|
本报记者 侯江宏 王莹
她出生于剪纸世家,从小在耳濡目染中,爱上了这门剪刀与红纸变换的艺术。她的身上流淌着一股剪纸的热血,40多年痴情不改,让她从最初的业余爱好者,成为一名纯粹的民间艺术家。她做梦都没想到,几辈子祖传的剪纸手艺,让她这个农村妇女不但闻名全国,而且走出了国门。她就是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高密剪纸“女状元”齐秀花。 耳濡目染 一世情缘 初次见到齐秀花是在她的剪纸研究所。在踏进门槛的瞬间,那一件件对比强烈,造型稚拙粗犷而不呆板,夸张变形而不失真的剪纸作品就将记者深深吸引。虽然室内没有豪华的办公陈设,也没有风雅的古玩字画做装点,但那一幅幅素朴鲜活、气韵生动的剪纸早已胜过一切奢华,平凡中处处彰显着艺术的尊贵。 “我姥姥家是当地的大户,她是大家闺秀,对剪纸、绣花等样样精通。我从8岁就跟着姥姥学剪纸,到现在都坚持42年了。从一开始剪着玩,到长大了给邻居们帮忙剪喜字,头10多年都是在白忙活,还真没想过靠这个也能发家致富。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0多年为邻里的‘白忙活’让我更接地气,更能将一些民俗特有的神韵给剪出来。”齐秀花爽朗地笑着说。 1971年冬天,齐秀花开始跟着姥姥不断练习剪纸的技巧,手上磨出了一层又一层的茧子,剪刀用钝了一把又一把……终于,她可以熟练地剪出漂亮精巧的窗花、窗角。但这些小成绩并不能满足齐秀花的大胃口,每次从邻居家、集市上碰到好的剪纸,她都流连忘返、注目良久,回到家便马上根据脑子里的记忆画出来,然后再创作出新的剪纸作品来。 苦心造诣 厚积薄发 1980年高密县文化馆举办剪纸学习培训班,齐秀花第一次接受了系统的剪纸艺术教育。在培训班里,除了理论上的巨大收获,齐秀花剪纸的技巧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她的剪纸超越了纯民间剪纸的平面化,增添了立体感。所剪动物粗犷中含清秀、稚拙中藏精巧,玲珑剔透、纯朴可爱,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1984年的冬天,中央美院吕胜中教授看到了齐秀花创作的一组关于牛的作品,对老牛拉着车往前赶,小牛站在车里嬉闹的图样大加赞赏,对齐秀花大胆的创作感到惊讶和震撼。不久之后,齐秀花便接受中央美院邀请去办展览。在中央美院,数十双充满了求知欲的眼神紧盯着衣着朴素的齐秀花。高高的讲台上,她举起一张稀松平常的红纸,将纸进行几次简单的折叠后,拿起一把极其普通的剪刀,麻利地在折叠的红纸上咔嚓咔嚓的几剪下去,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牛便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一时间,啧啧的赞叹声充满了整个教室。 在创作《金牛奋蹄》时,齐秀花突出了牛的生动性,使小金牛极富动态,立体感十足。这幅作品后来被选为1997年的邮票图案,让她在全国剪纸界名声大震。2004年,齐秀花创作的“双鸡报春”图,又被选定为2005年贺年明信片背面图案。此后,她的作品源源不断地被人购买,受到了专家首肯和中外游客的喜爱。 神剪万物 创新发展 “我剪的这些形象都来自乡土生活,有血有肉,在传统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创新,立体感更强更写实,也更接地气。”齐秀花认为,既要传承民间艺术,又要紧随时代有所创新,这才是艺术服务大众的真谛。 在从事剪纸艺术的几十年里,齐秀花创作了《金牛奋蹄》、《八仙过海》、《西游记》、《三国英雄谱》、《花鸟虫鱼集》等一大批受人们喜爱的优秀作品。农历蛇年前夕,齐秀花又创作出剪纸《金蛇富贵》,只见一条金蛇身上披着多朵小梅花,驮着艳丽的牡丹、小巧的柿子,显得乖巧可爱、富贵十足。作品表现出巧妙独特的构思、鲜活灵动的画面、气韵流畅的手法,蕴含着她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从19岁办个人展览,到中央美院给大学生上课,再到剪纸《金牛奋蹄》上邮票,再远赴瑞士进行民俗交流……农民出身的齐秀花凭着40多年的追求,走上了一条与别的“剪花娘子”不一样的道路,跃上了剪纸艺术的巅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