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法院
 
标题导航
灵巧之手飞剪梦想
雪域墨香不了情
变味儿的压岁钱文化
文化部组织九大国家艺术院团“三下乡”
中文古书画在旧金山古旧书展上受瞩目
2013年0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味儿的压岁钱文化



  陈文

  春节里,同学亲戚朋友见面经常问的是:“爸妈身体好吗?”“年终奖发了多少?”等等,今年又多了一个新问题:“碰到‘熊孩子’了吗?”
  过年时偶遇“熊孩子”一只,刚上初中,玩腻了他爹的IPAD来到我身边闲逛,看到我用的手机立马投射过来鄙视的目光:“怎么还用这么土的手机啊?”知道这小子今年收了不少压岁钱,便揶揄他:“你给我换个怎么样?”没想到这小子挺认真说:“我正打算换一个,IPHONE5设计的不好,我打算直接换三星GALAXY NOTE新款。如果我妈同意,我把我的IPHONE3给你吧。”我顿时无言以对,还得做满怀感激状。这货期末英语考试刚刚及格,却把GALAXY的发音发得清清楚楚,以前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孩童的英语启蒙老师都换成了奢侈品的牌子。
  现在给这些“熊孩子”们压岁钱时,他们回应大多是敷衍了事,可能红包会被父母收走自己捞不着,或者已经收到手软,一摸红包就知道里面有多少。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因为“岁”与“祟”谐音,所以用“压祟钱”压祟驱邪,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古人也说,压岁之物,本为鼓励之用。在古代,压岁钱一般就是几个铜板,或是特制的铜钱或是用彩线编起来,更像是一种护身符,与流通的货币是完全不同的。即使进入民国时期,压岁钱变成了纸币,也很讲究用连号的新币做压岁钱,意味“连连高升”。在我国广东南海一带与香港地区,压岁红包叫做“利是”,意味“大吉大利”,多是10元、20元港币,大人小孩皆有,领导老板也给员工发“利是”,发的人和收的人图的就是吉利,并不在乎利是大小,转手再送别人也是。
  而现在我们的压岁钱,从最初的几元、几十元、上百元,到动辄上千元,超过1/4网友收到的红包金额在3000元以上,压岁钱已经走了样,甚至变成了沉重的负担。压岁钱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含义荡然全无,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说,是人情厚薄的债务。最近看到新闻:9岁女孩因为收到的压岁钱少拒绝跟父母回家,又有学生因为炫耀压岁钱遭围殴。类似的新闻正在说明,我们的压岁钱文化正异化为一种扭曲的节日文化。
  已经在人情往来中疲惫的我们,不要再让孩子们捡起我们的面具,过早地戴在他们纯洁的脸上。而那些包压岁钱的亲戚朋友们,请让压岁钱回归文化角色,不要再把你们平日里没有时间付出的关爱与祝福,用这么世俗方式来表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