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
又到一年年底,各种盘点、榜单、总结等纷纷出炉。近日,《咬文嚼字》杂志社评出2014年十大流行语。“顶层设计”位居榜首,“新常态”、“打虎拍蝇”、“断崖式”、“你懂的”、“断舍离”、“失联”、“神器”、“高大上”、“萌萌哒”等入选。细读十个流行语,仿佛串起了记忆的珍珠,我们每个人在过去的一年中,或多或少都曾经用过这十个词或有一定的联系,它们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闯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 在这即将结束、看似平常的2014年,仍然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词能够占据我们的记忆,或者能够写入史册。看到我们所关心的上层建筑词汇与经常在使用的网络用语同时入榜,碰撞出文化的火花,心里也有一份风云激荡、感慨万千的感觉。 纵观近几年的流行语,我们会发现入选的词汇的选择上不再只考虑网络使用率,像是“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词汇虽然“火”,但明显不符合传统语法规律,也注定了它们的语言生命也不会长久。入选的十个词中,有的涉及政治官场,有的正是经济问题和重大事件的反映;有的既有幽默的嘲讽,也带着小清新的气息。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每年的流行语越来越接地气,体现民意,成为老百姓声音的传声筒。 近几年,当《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的“十大流行语”时,还有一些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也推出了各自搜罗的“十大网络流行语”。像今年年轻人爱用的“画面太美我不敢看”、“有钱,就是任性”全数上榜,吐槽出网友们的喜怒哀乐,不失为一种自我宣泄的另类路径。但是每年的流行语不能便是“网络流行语”,而应该是整个中国社会热点的晴雨表。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时代的风尚和棱角、社会的世相和百态、民众的情绪和智慧。如果仅聚焦在年轻人手头相传的词语,对于其他不经常上网的人和一些老年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发声,那么评选什么“流行语”也就没有意义了。 作为现在全媒体时代的生成物,流行语更新快、形式新、受众广,但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词汇流于肤浅。对待这一类文化,我们要在包容、吸收的同时,避免盲从,不做无营养词语的传播者。 随着新的一年的来临,十大“流行语”的出炉让我们心头涌上一阵亲切感,同时也让人感到些许淡淡的忧伤,因为这些流行语可能很快就会被新的网络流行语所代替,昭示着我们又一年的悄逝。期待明年会有更富意味的流行语出现,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可能会像流星般一闪而过,但它们仍然带有时代的烙印,生活的气息,抒发了我们朴素的梦和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