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以创新为动力实现巡视全覆盖
紧扣“六大纪律”深化“四个着力”
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
田间屋舍阡陌里 全是文明话语声
2015年08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间屋舍阡陌里 全是文明话语声



    ——临朐县蒋峪镇加快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纪实
  □本报记者 付生
  通讯员 世波 红蕾 明志 
  乡村生活,美丽而深刻。在历史的文明长河里,山野田园始终是最美的乡愁。
  临朐县蒋峪镇,一座千年古镇,延续了千年的历史,秉承了千年的文明,不断赋予、不断升级,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当下,从最薄弱环节切入、从最关键问题着手、从群众最关注地方抓起,加快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向高质提升、向纵深拓展,打开了“美丽乡村”的新时代精彩。
  激活农村文化“精神末梢”,文明境界大提升。
  在很大程度上,文明的境界取决于文化的发展。
  建立乡村文明长效机制,蒋峪镇把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作为重点:不管村大村小,全镇76个村,村村都建起一个文体广场、村村都有“文明一条街”、村村共演“出彩蒋峪人”一台戏,这些,彻底激活了这里的农村文化“精神末梢”。
  8月8日,“出彩蒋峪人”才艺大赛社区选拔在贺家洼村文体广场亮相PK,台上演得起劲儿,台下看得入神,两个多小时,26个节目,在掌声、笑声、欢呼声中竟不知不觉过去,村民们意犹未尽。“这节目太精彩,全村人基本都来了,很多人都在琢磨怎么组个节目也上去试试。”贺家洼村支部书记张培亭告诉记者,随着各种文化活动的增加,村里人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打牌打架、喝酒闹事的都“改行”练唱歌、跳舞去比拼才艺了。
  引导群众以正确的方式休闲娱乐、丰富生活,蒋峪镇的文体广场是农村生活嬗变的亮点。投资1000多万元,在全镇76个建制村都高标准建起文体广场,实现了群众性文化娱乐健身场所全覆盖。
  下午5点多,炎炎夏日的热气还未散尽,赵家庄村25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上,68岁的王立祥大爷与乡亲们已经伴着音乐,跳起了流行的佳木斯快步舞,满脸乐开了花。他说,以前想跳没地方跳,现在只要有时间就会到这里跳广场舞。
  说起这个广场的建设,赵家庄村支部书记王凯言语中多了几分激动:“这块地以前是个倒垃圾的地方,夏天雨多时还容易积水,常年又脏又臭。听说要建文体广场,周边的21户村民自愿把老宅基地都让了出来。”在垃圾场上建文体广场,既改变了村里“脏、乱、差”的现象,又丰富了村民生活,成为推进乡村文明的有效措施。“现在村里是环境好了、娱乐活动多了,村民们打架吵嘴行为少了,说话文明了,乱扔垃圾的现象没有了。”王凯说。 
  除了文化广场,行走在蒋峪镇的每一个村,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村村都有会“说话”的文化墙。五颜六色的农家墙上,一幅幅内容丰富的喷绘画格外引人注目。“文化墙不光是看着热闹,其实每一幅、每一版都有学问。”在朝阳村主大街,村主任纪来起指着一组“新二十四孝”图介绍说,喷绘画有图画、诗歌、谚语等形式,通俗易懂。
  一面墙就有这样的功效,那一条街呢?结合各村风俗习惯、村情民意,蒋峪镇在每个村都选好一条街道,选好点、建好墙、组好内容、用好语言、设计好版面,内容上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蒋峪精神、廉政建设、新风民俗等,实现一画一风景,一墙一主题。
  以文为魂,以文化人。结合着这些墙上的传统美德,文明风尚,蒋峪镇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创评活动,让其成为村民衡量平时行为举止的一面镜子,街头巷尾家长里短少了,打牌消遣的不见了,大家争相当好人、做好事,引领了社会好风尚。
  全域做好净、水、路整治“三篇文章”,环境水平大提升
  以前是柴火乱堆、垃圾乱放、脏水乱泼;现在是房前屋后花草斗艳、文体广场上老少同乐、文明墙上旧貌换新颜……村子里的变化,薛庄社区总支副书记刘保平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老刘感叹道:“这些都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功劳。”
  衡量乡村文明水平,最直观、最基础的是看村容村貌。蒋峪镇“乡村文明行动”从农村环境整治破题,摒弃了过去划定整治村“插花式”“盆景式”的做法,在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和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实现了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同步做好净、水、路“三篇文章”,带动了全镇76个村环境卫生上档升级。
  ——做好“净”的文章。按照“整治提升—提报验收—达标销号”的工作思路,创新开展“综合整治达标月”活动,对道路两侧及村庄巷道、河道、房前屋后的柴堆、粪堆、土堆进行了清理,达标一个村、验收一个村、销号一个村,上演“变形记”,“旧貌”换“新颜”。改变的不仅是硬件,还有软件,他们投资500万元配套完善镇村环卫设施,聘请242名保洁人员,将全镇76个建制村划分为312个责任区域,建立起“镇—社区—村—网格”四级保洁体系,形成了乡村卫生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实现了从重突击到重长效的转变。
  ——做好“水”的文章。投资1.8亿元对汶河、蒋峪河“两河”实施全面治理,不仅组织实施了“四乱”整治、河道修复、建坝蓄水、生态绿化、公园建设等“五大工程”,还加快配套野趣探幽区、运动康体区、文化体验区、休闲游憩区和湿地风情区五大功能区,打造了集田园风光、运动休闲、文化体验、滨水游憩、生态湿地于一体的一流水系人文景观。
  ——做好“路”的文章。针对农村道路老、旧、差的实际,这里按照高标准规划引导、全方位养护管理的工作思路,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改建扩建同步走,先后建成蒋段路、蒋蒲路、常王路以及李子行至西圈等13条、共86公里的乡村道路,全面完成了村村通柏油路的目标,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三篇文章”一出,生态环境大提升。有了这个好基础,蒋峪镇的环境整治工作更加深入,他们结合各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因村而异、挖掘特色,全面打造“一村一景”的特色乡村环境景观,让这座千年古镇披上了炫目的盛装。
  看着环境卫生越来越好,村民的积极性也被完全调动起来,习惯每天一大早都把装成袋的生活垃圾放到村头的垃圾池里,以便垃圾清运车拉走,邻里再有乱扔垃圾的,马上就会被人制止。“好环境来之不易,可不能轻易地破坏了它。”左家庄子村民王树田说。
  涵养文明“水源地”,文明之河源远流长
  为乡村文明行动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活动开展有动力、文明力量有源头,蒋峪镇把功夫下在结合上、干在细微处。
  抓好四德建设,通过在全镇评选表彰宣传“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村民以善德义举和文明行为成为常态,积极参与到乡村文明行动中,努力形成“尊老敬老、邻里和睦、夫妻恩爱”的良好氛围。
  改进陈风旧俗,大力倡树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消费观,引导群众自觉崇尚科学、抵制封建迷信、拒绝黄赌毒。他们还积极倡导喜事新办,用举办文艺演出、播放电影等文明方式代替宴请,有力推动了群众移风易俗、文明行事。
  提升生活方式,广泛开展以“新农村新生活”培训,着力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素质;积极开展送电影下乡、乡村文艺演出等活动,坚持每月一次、各村轮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创新党员管理,建立新老党员结对制度,推行每名老党员与2名新党员结对子,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传承给年轻一代党员,发挥好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扎实推进社区实体化建设,不断完善为民服务机制,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标准的推动乡村文明行动进一步开展。
  除文化熏陶和典型带动外,蒋峪还加强督导考核,以制度来制约行为。在薛庄社区等很多村庄,他们把邻里关系、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内容都写入村规民约,公示上墙,让村民们更加自觉地遵守制度,父慈子孝、婆媳和睦,村里的仁孝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结合这些村规民约,蒋峪镇探索构筑了“一服务三治理”社会治理体系,建立村民档案,评议记录道德现象、典型人物,劝导制止不文明行为、不和谐因素,采取“好事大家传、坏事大家管、歪风大家纠、喜事大家办”的方法,努力形成农村道德建设良好机制。
  文明的延续及提升,让千年的蒋峪焕发了新的青春,在这方山水间将文明“种”进农民心田,绘就一幅幅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绚丽画卷,舒展延绵。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