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卫生
 
标题导航
五年规划 大国担当
2015年11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年规划 大国担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让世界为之瞩目,持续不断地引发海外舆论的热烈反响。
  将中国的发展置于世界大背景下,这一切就都不难理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的中国与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自身的发展,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也与世界的发展同样息息相关。
  五中全会为中国未来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勾勒出清晰的蓝图,吹响了“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冲锋号角。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期待在同中国的合作中获取更多的发展契机,有更多机会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的红利。
大时代呼唤大担当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年前,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鼓舞人心。3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这些变化中得以彰显。
  五中全会发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总动员令。
  《建议》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世界看到中国致力促进国际减贫合作、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大国担当。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指出,中国将她的人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贫困中脱离了出来,“我们呼吁各国分享中国的减贫经验”。
  人们看到,从横向上,未来中国改革的红利将普惠到每一个人,而非止于多数人;从纵向上,能惠及“多代人”,而不仅仅局限于“当代人”“本代公平”。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评价说,“十三五”规划展现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是人民民主精神的终极体现。
  回首来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全球化、多极化的时代潮流中,赢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的发展逐渐与世界交融交织,世界的进步也与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相伴相随。
  委内瑞拉国家电台资深主持人、媒体评论员诺艾米·卡尔本说,“十三五”规划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公平共享发展成果放在重要位置,显示了中国将全面、持续地提高人民福祉的决心。
创新发展创造新机遇
  《建议》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分享”五大发展理念,而创新发展被置于首位,这显示出中国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自我革新的勇气,转变发展模式的决心。在全球化大时代,中国的创新发展在与世界交融交织的同时,也给世界创造新的机遇。
  “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几千年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普惠世界,中国天文、算学、农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硕果累累,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如今,中国的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急需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
  一些海外专家认为,今后几年,中国简政放权、自贸区战略、“互联网+”等具有创新思维的发展战略将逐步惠及全球,这将有助于打破壁垒,让外企更便捷地与中国市场对接,启发更多新业态、新模式。
  当前,全球不少经济体都在实施结构性改革。在这种全球性调整的进程中,也蕴藏着中国与世界丰富的利益契合点和增长点。在核能、航空航天、汽车等传统领域的合作与在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农业食品、卫生医药、可持续发展、城镇化等新兴领域的合作一样,正同时传递出中国与全球高层次合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勃勃生机。
  在以制造技术立国的德国,逾2000家中国企业在德国落地生根,华为、联想等公司也在为德国民众提供物美、价廉、质优的“中国技术产品”,并在德国创造了大量就业。中国作为合作伙伴,让人刮目相看。
绿色发展信守承诺
  绿色发展被列入“十三五”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是对“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渝承诺,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无限期许。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在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问题上,中国做出正确抉择,并以实际行动披荆斩棘、无畏前行。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长期积极致力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以身作则践行相关减排承诺,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扮演建设性的关键角色。
  今年6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目标。而就在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已分别下降29.9%和33.8%。
  2030年行动目标的提出,不仅是中国作为公约缔约方的规定动作,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体现了中国主动承担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人们期待在今年举行的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最早提出生态文明清晰概念定义的美国学者罗伊·莫里森曾指出,只有中国能够做得了这样大的决定,办得了这样的大事——引领世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他说:“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社会来说,这都是巨大的挑战,都需要超凡的智慧。它既考验一个政府的执政能力,也考验一种社会体制能否适应这样的挑战,同时还考验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能否在挑战面前团结一心、坚韧不拔、乐观向上。”
新常态下与世界共赢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复苏过程曲折漫长。《建议》指明的中国发展路径,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增添了信心。正如法国《回声报》在近日发表的一篇社论中所言:“中国的经济命运与我们的经济命运紧密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是制定好规划的前提。要顺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逻辑,顺应我国经济深入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趋势。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建议》全篇贯穿着全球视野。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正如火如荼展开。《建议》特别强调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包括对外开放区域、对外贸易和投资“三大布局”。布局之下,世界发现与中国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共建境外产业集聚区的新机遇。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指出,体制上更为开放的中国,会给世界各国的产品、服务及投资提供更多机会。
  根据中国已经提出的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这需要今后五年经济年均增长6.5%以上。鉴于中国经济具有的灵活韧性、发展潜力,外界普遍对中国未来保持中高速增长保持乐观态度。
  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这说明中国经济向好势头不减,对世界各国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给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希望和信心。
  《建议》提出“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中国方案,引起世界广泛共鸣。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指出,“一带一路”提升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法国总统奥朗德也将法国的“未来工业”和“中国制造2025”相类比,认为它们代表了两个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
  《建议》勾画了中国转型发展的图景,也照亮了各国人民筑梦未来的期望。中国的高铁将联通欧亚、非洲大陆;中国的高科技公司登陆欧洲、抢滩硅谷;中国的资本走向海外投资、并购……中国制造、装备、技术乃至资本走在开放发展的阳光大道上,中国梦也让更多国家从中看到实现自身发展的机遇,凝聚了建立命运共同体的更强意愿。
  “十三五”时期,国际社会依然对中国经济充满期待——期待中国经济升级转型、持续发展,担当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互为机遇,中国志在做大与世界共同利益的蛋糕,进一步融入世界,与世界共赢。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发展必将寓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也将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
  鲲鹏展翅凌万里,逐梦扬帆再起航。置身回顾与展望的交汇点上,“十三五”的美丽中国画卷即将展开,人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福祉和世界发展的担当、对全球治理和人类发展进步的思考,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在书写人类史上波澜壮阔的篇章。随着“十三五”的即将到来,中国将以更加开阔的胸襟拥抱世界,携手世界各国共绘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的流光溢彩。
              (本栏文图均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