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我市对世界500强招商取得新突破
向“关键少数”亮出问责利剑
市直有关部门积极筹备鲁台会
立秋迎降雨
五村合一:1500户不到一月全签拆迁协议
总体平稳 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
2016年08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村合一:1500户不到一月全签拆迁协议



  开栏语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要求,本报自今日起开设“党报记者走基层”栏目,推动记者走进乡村、社区、企业、站所等基层单位,捕捉鲜活新闻,奉献读者。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马廷刚 孙克义 通讯员 韩明云    
  任务繁重:5个村的1500户一起拆迁改造,“超出了以前洛城所有改造过的村庄”;
  成效显著:28天时间村民们全部签订拆迁协议。
  为改善老百姓居住生活环境,寿光市洛城街道把包括王西、王东、前李、后李、康家5个村在内的“一溜儿尧水”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改造。
  五村合一的尧水大社区呼之欲出。
“一溜儿尧水”曾是“挂心事”
  包括王西村等在内的“一溜儿尧水”一直是洛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挂心事”:各村边界互相穿插不规则,多年无法进行统一规划,导致老房子拆不了、新房子无处盖,村内街巷不通,乱搭乱建、买卖宅基地成风……
  如果维持现状,不对其进行统一规划改造,不但美丽乡村无法推进,过不了多久“一溜儿尧水”就会成为“空壳”:好多已是危房、孩子大了需分户的群众都在等待观望且不说,年轻人不管有没有足够的钱都到城里买楼房。不走拆迁改造这条路,用不了几年,留守的都是老年人。
  虽是“挂心事”,但真要解决起来却不容易。尧水五村合并大社区的拆迁改造一波三折。
  2013年洛城街道准备启动尧水大社区的改造,经过调查发现,这几个村的村情特别复杂,加上当时全街道启动的20个村的城中村改造还没有全面完成,还不足以给“后来者”起到示范作用,再加上改造资金没有到位,只好暂缓。
  如今,尧水周边已规划建设了工业园,“应该让有贡献的群众生活得更好。”抱着这样的想法,2016年洛城街道利用国家棚改政策的机遇,重新启动了尧水大社区的改造工作。
拆迁成了百姓的“放心事”
  在农村,征地拆迁素有“天下第一难”之称。
  然而对尧水大社区5个村的村民来说,拆迁如今成了他们的“放心事”。
  放心,源自阳光、公正操作,最大程度地顺民心、合民意。
  从5月4日驻村,走访群众、征求意见、研究政策、确定方案,一个步骤也不能少。最关键的是平衡好政策,户户之间要平衡,村村之间也要平衡,5个村还要和洛城已经进行改造的村平衡。“集中开会是家常便饭,平均每天开六七个会,每个会讲2个小时,每天晚上都开会。”党工委委员、人武部部长刘勇说。
  为了平衡政策,1500户每家每户都要理顺3至5遍;为了补偿公平,1500户丈量一遍,再重新丈量核实第二遍。工作组人员冒着高温,早上6点到村里,每晚加班,中午在王西村的伙房里自己做点吃的。“干部们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群众越来越支持我们。”金光街总支书记杨瑞之说。
  7月14日早5点,街道干部们来到康家尧水村,分组入户签订拆迁协议。孙东红和一名女干部分到四户,7点半记者赶到村里时,他们已经来到了第三户——王建民家。王建民的妻子王茂秀手里拿着补偿表,对照着自家的房子、院子一处一处核对,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问,孙东红接着解释,王茂秀最后表示没有问题了,但她不会写字,拿着丈夫的身份证和补偿表,让邻居代签了。
          
  记者又跟随另一组机关干部刘文喜、范学成来到张效伟的家。张效伟和妻子对补偿表上列出的其他项目都表示同意,但觉得门楼上面挑高的两处地方补偿有点低,“当初投入很大,这样补偿我可亏了。”两位干部解释了半个多小时,张效伟夫妻俩还是觉得不满意,于是提出让第三方——评估公司重新派人前来评估门楼上面的这两处挑高。又过了半个小时,评估师到了,当面给张效伟夫妻解释了门楼两处挑高的位置是如何计算补偿的,夫妻俩听完,很通情达理地马上签了字。
  由于价格补偿公道、操作过程公开、考虑细致周到,截至7月25日,仅用28天时间,5个村的1500户全部签订拆迁协议。
  放心,源自想到百姓心里去、干到百姓心里去。
  户型设计想到百姓心里。每户规划总面积180平方米的房子,为了满足一家多代人的居住需求,可设计子母户型,即120平方米加60平方米。在征求群众意见过程中,根据群众提出的居住方便的要求,又将60平方米的户型设计成两室一厅,强化了功能分区,可满足4代人同时居住。
  临时安置想到百姓心里。街道将对70岁以上老年人统一安置,在其他村民的安置问题上,考虑到尧水大社区建设的是多层楼房,周期短,如果搭建板房临时安置成本太高,而周围村庄有不少闲置房屋,他们想建立一个租房通讯录,把供求双方的信息都组织起来,满足双方的需求。
  “群众想到的,我们努力做到;群众想不到的,我们替群众想到。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是最终目的。”驻尧水工作组负责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秀欣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