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市委主题教育巡回指导组和办公室工作总结会议召开
市领导专题调度春节期间文化旅游和海渔安全工作
东风夜放花千树
社区送温暖
山楂的“走红之路”
2020年01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楂的“走红之路”



  □本报记者 付生
  今年首场降雪虽已过去了一段时间,可临朐县辛寨镇三山峪村周围的山丘上,积雪仍未融化,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瑞雪兆丰年。预示着我们的发展更好更长远。”三山峪村党支部书记孟凡润笑着说。
  山楂是三山峪村拿得出手的土特产,该村的山楂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从2016年开始,连年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腊月二十二,村民张兴平正忙着把秋季采摘筛选后储存在冷库中的山楂装箱、发货。此时出售的山楂,比收获季每公斤能多出1.6元。
  在一旁联系客商的山楂销售经纪人付廷生说,三山峪村出产的“大金星”山楂,即使价格比别的地区贵一半,仍是客商们的首选。
  山楂在农村可不稀罕,为什么这里的会被市场如此看好呢?是因为好山好水好生态?“这只是原因之一。”面对提问,村民张元刚说,三山峪村土壤多是沙土,山溪丰沛,泉水甘甜,昼夜温差大,是种山楂的宝地。这里的山楂在保持正常甜度的前提下,酸度不高于2%,以其独特的品质让消费者喜爱。“从祖辈起,就在这里住。可过去为什么穷?现在日子好,关键是有好的政策,好的带头人。”
  原来如此。三山峪村最初并不种山楂,以种粮为生的村民,常年守着山岭薄地,饥一顿饱一顿,很多人家穷得叮当响。为了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村委在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积极探索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经济作物,经多方考察,种山楂成了村里取回的“真经”。
  “一听说靠种山楂致富,大伙都质疑,农村种的多,没见几个富起来的。”时任村支书孟凡杰说,当初,村“两委”达成共识,广泛发动、自愿种植。
  1982年,村里第一茬山楂上市,正好赶上市场不景气,跌至几分钱一斤。不挣钱,一些村民商议着砍掉果树,再种粮食。紧急关头,党员干部就是顶梁柱。村干部们立下了军令状,凑钱租车拉着乡亲们的果子,上北京、去保定、奔南京等地销售。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年全国山楂果农普遍损失惨重的大背景下,他们只损失了5%左右,即使这样,算了算账还是比种粮食合算。“这使我们坚定了转型发展的信心,同时也树立了村干部的威信。”孟凡杰说。
  三山峪村的山楂树不仅没砍,种植范围还不断扩大。随后,他们又把眼光瞄准了更高端。成立果品专业合作社,抱团闯市场,增强竞争力;注册“三山峪”品牌,提升品质,培育品牌,打造成为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这几步下来,我们的山楂才算真正走红。一样的山楂,不一样的身价,好的时候能到三块钱。”合作社负责人张兴杰说,去年,全村山楂产值近3000万元,人均收入3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县里和镇上帮我们搞好了规划,在强化生态保护和果树种植的基础上,加快向二三产业延伸,一方面发展山楂制品深加工,另一方面发展休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孟凡润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