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彤
近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终于顺利上映,此时距离电影第一部魔法石上映,已接近10年。10年前的我,懵懵懂懂,抱着爆米花和可乐杯走进电影院的时候,还不知道那个带圆框眼镜,有着黑色头发、额间伤疤和羞涩笑容的男孩即将开始一场神奇的魔法之旅。10年后的我,已经大学毕业,有些局促地陪14岁的表妹再一次钻进放映厅,看这场魔法之旅在荧屏上驶向终点。 看了两个多小时电影,走出电影院时,最大的感觉是欣慰。导演叶茨终于一洗《混血王子》和《死亡圣器上》之耻,给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交上了一张完满的答卷。相比前两者,《死亡圣器下》无论是在布景、特效还是在情节设计、节奏控制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每到关键时刻响起的恰如其分的配乐更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纵观全片,阴沉、压抑的整体气氛下流淌着浓浓的温情,无论是哈利与父母间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是哈利与伙伴们并肩作战的友情,抑或情侣间生死相依的爱情,都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而较小说而言,影片最大的亮点是以“混血王子”回忆的方式重现了斯内普教授与哈利母亲莉莉纯纯的初恋往事,那个孤独、忧郁、苍白的少年,那个怀抱莉莉遗体悲伤抽泣的男人,那个高傲、刻薄、对哈利冷嘲热讽的教授,在一句“You have your mother’s eyes”响起的时候瞬间重叠起来,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 平心而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并非是奇幻文学中最优秀的那一本,电影更是因为频繁更换导演而导致风格不一、良莠不齐,但这并不妨碍它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和震撼,每一部小说的出版、电影的上映,都让人忍不住要相信世界上真的有魔法存在。罗琳的明智之处在于她不像其他传统奇幻作家一样拼命地解构现实世界,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哈利·波特的故事里,现实世界和魔法世界奇妙地交叉、渗透和融合。在那些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也可能出现会变身的阿尼玛格斯,你身边其貌不扬的伙伴,有一天会突然送你一张活动相片。我们就这样沉溺在魔法中无法自拔,看它用十年光阴慢慢地长成我们的血肉。 指尖年华如水,当霍格沃茨列车载着19年后的新生们慢慢驶向远方,我们的魔法少年时代也终于宣告终结。我们告别的,不仅仅是哈利·波特和他的伙伴们,也不仅仅是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魔法世界,更是深埋在我们心底那一份对于年少时梦想与纯真的依恋。十年间,我们看着荧屏上的主角们慢慢由孩子变成青年,看着电影风格由童话般的欢快变得愈加沉重、阴郁,但永远不变的是正义必胜的信念,在其背后,也永远有对爱与友情、责任与勇气的坚守支撑着人们继续走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