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金节
尽管近日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否认了已现中小企业扎堆倒闭或者倒闭如潮的情况,但确认了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一直都相对困难,无论是经济过热期,还是经济增速回落期。 尤其是一年多来,信贷环境趋紧、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着倒闭风险。在前些年宽松货币环境下,不顾自身实际快速扩张的企业,眼下遭遇资金链断裂危机的危险更甚。全国工商联近日就上书国务院,其万字调研报告直指目前的中小企业要比2008年金融危机之初生存难度更大。因为到2009年初,货币政策就已快速逆转,虽然外部需求萎缩,但在宽信贷之下,中小企业至少融资难得以舒缓。 不过,眼下货币政策再度放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在经历了三年信贷跃进后,寄希望于依赖货币刺激拯救中小企业的思路,也渐渐被证明是舍本逐末之举。 故而,破解目前的中小企业危机,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放松货币政策,而在于改善民营资本的投资和经营渠道,拓宽利润空间,这需要系统的制度安排,尤其是深入贯彻“新36条”。同时,要大力发展中小信贷机构,以给他们提供广泛的融资途径。规范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链危机。唯此,方能解除货币政策紧缩的后顾之忧。 短期来看,当务之急是给中小企业减税,而且是能够迅速实施,并且效力明显的应对之策。 税收的过快增长,固然有利于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但由此造成民间失血过多,则会导致经济活力不足,政府投资主导的模式不可持续。当此之际,税收的过快增长为中小企业减税创造了空间,完全没必要担忧因为这块税收的减少,而造成财政收入的急跌。财政收入只能增不能减的思维,恐怕已不适合现在的实际。 中小企业一直是解决就业的主力,通过减税缓解其眼下的资金链断裂危机,其实也是维护就业安全。当然,更关键是使利润增加并让留存利润更多地用于企业运营,或为员工加薪,这亦是保证中国经济在民间良性发展、活跃资金流通的好办法,而不是让资金沉淀于政府部门和“国”字头的低效企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