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伪军徐家庄据点旧址,现改建为昌邑市龙池镇姚徐邓村村民住房。 |
|

|
|
1981年,日本东京一家面包厂的一位老工人香山耸在一篇回忆录中慨叹道:“八路军不仅教育了我,拯救了我的生命,还为我指出了正确的人生道路。我向把中国建设得如此美好的领导人和人民表示由衷的敬意。能够在伟大的军队里工作过一个时期,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我充满着发自内心的感谢心情和自豪感。” 香山耸,原名青山,曾是日本武士道的忠实信徒。战争曾使无数像他这样的人变成了羊羔与豺狼融为一体的魑魅,但一段特殊的经历却使他和同伴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龙池伏击战 活捉日本兵 1943年农历8月14日,昌邑县大队接到徐家庄日伪据点内线人员送出的情报:明天,据点里的日伪军要到马渠村一带抢掠。 徐家庄,位于昌邑县西北部。这里曾是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的诞生地之一。1941年日寇在此设立据点后,严重地妨害了胶东、清河两大根据地的联系,是生长在根据地的一个毒瘤,县大队早就想把它挖掉。 县大队副大队长罗平接到情报后,便找到了该区的区委书记和中队长共同研究作战方案。方案确定后,县大队和区中队在第二天拂晓前进入了预定地点。农历8月l5日,约在七点钟,观察哨向罗平报告:敌人出来了。半小时以后,衣着不整的几十名伪军和十几名日军走进了伏击圈。罗平同区委书记陈玉章对视了一眼,互相点了点头,随即一声令下:“打!”接着,密集的子弹射向敌群,颗颗手榴弹也在敌群中开花。日伪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搞得张皇失措。在混乱之中,罗平发现3名日军在向同一方向狂奔,便命一连一排将其生俘。这时的日本兵已经没有初到中国来时的狂暴和歇斯底里了,他们不敢往村里跑,知道老百姓不会饶恕他们,便在村外沿着河沟土坎跑,跑了不长一段路,都做了俘虏。这3名日军,一名叫青山,一名叫龙达,卫生员叫岗森,3个人怀着既恐惧又仇视的心理,怒视着周围的一切。县大队政委宫愚公知道一时难以改变他们狂暴和傲视一切的病态心理,在战斗结束的第二天,对他们简单地讲解了八路军的俘虏政策后,便派人送他们去我清河军区驻地。 清河军区 接受洗礼 清河区是山东一块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因位于小清河下游一带而得名,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发源地牛头镇就在清河区内。在我党的领导下,当时的清河区没有欺压,没有劳役,展现在3名日军眼前的是男耕女织、繁荣自由,军民共同生产、到处笑语欢声的和谐景象。然而,这幅画面并没有打动3名日军战俘的心。军区政治部并没有急于求成,给了他们一个感受和反思的时间。时间一天天过去,3名日本军人看到,八路军不但没有给他们一枪,反而对他们热情招待,每天按时送饭,还劝他们多吃。一次,青山跟去看望他的八路军干部进行笔谈: “要死的人不用吃饭,赶快处死我吧!” 八路军优待俘虏,放下武器后把你们当作国际友人。” “你们为什么把俘虏当作国际友人?” “你们是俘虏,但不过是被日本陆军部征兵利用罢了。现在你们已经自由,请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出路吧!我们要帮助你。” 由于受军国主义毒害太深,他们对八路军的政策仍将信将疑。但通过第一次“交锋”之后,他们不再求死了,敌对观念也开始动摇了。 正在这时,早些天同清河八路军作战被俘的松木、田中、中野等几名日本军人已从“大和魂”的迷雾中挣脱出来,参加反战同盟后,又回到清河军区。 军区政治部便让松木他们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受,向青山等人说明这场战争的性质和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病友”的话最有说服力。通过松木等人醒悟转变的耳濡目染,龙达和岗森的认识渐渐有了提高,开始学习了,脸上也时而出现喜悦的光彩,而青山却依然故我,漠视一切。他白天除了在营房周围闲逛,就是骑马游荡。晚上一个人呆呆地坐着,神情忧郁,有时彻夜不眠。 一次,青山单人到市场闲逛时,一家小商店的主人同他攀谈起来。主人向他介绍八路军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介绍根据地人民的生产变化,介绍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介绍根据地的军民情意。店主人最后说:“在我们这里,军队和老百姓是一样的,当‘官’的和为‘民’的是一样的,谁也不欺压谁,谁也不是谁的奴仆,就是你们被俘的日本军人,也是不受虐待,不受歧视……”几天来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小店主人诉说的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触动了青山的肺腑心魂。这一夜他又没有睡觉,但都是在反省自己,思考未来。 经过一夜的反思,旧的观念动摇了,“武士道”的信条扯碎了,疑虑解除了。第二天,他开始到操场观看八路军战士操练,到宣传队看队员排练,同队员聊天。几天后,他到训练队接受训练,学习共产党、八路军关于抗日战争的纲领、政策,学习八路军对敌、友军队的策略,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不幸和灾难。经过学习,他找到了自己应走的路。 参加反战同盟 返回昌邑立功 学习结束后,青山、龙达、岗森、松木等人穿上中国便服,参加了八路军昌邑武工队。当时,武工队正在昌邑北部地区活动,经常用“喊话”的方式向据点炮楼的日伪军开展政治攻势。由于没有日语翻译,宣传的效果对伪军较好,对日军基本不起作用。青山等人的到来,让武工队大喜过望。徐家庄据点是青山和龙达的老“家”,回到昌邑北部后,看到徐家庄附近地带的满目疮痍,他们的心情是难以言状的,惭愧、内疚、自责、悔恨,一齐涌上心头,他们决心用自己独特的“本领”,赎回过去的罪责。 深冬的一个夜晚,武工队的几名干部战士带领他们来到离据点约100米的土墙下,向据点内的日军喊话。龙达清了清嗓子首先喊道:“日本兄弟们,我曾经是这个据点的……”没等他喊下去,据点内便向他们射出一串串子弹,由于夜幕和土墙的掩护,他们很安全。枪响过后,青山又接着喊道:“我叫青山,也曾是这个据点的士兵。朋友们,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是一家人,战争给两国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不要再受骗了,不要再为军国主义当炮灰了。我们有家不能回,有亲人不能团聚,这个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啊……”他越讲越激动,越讲越悲哀,面颊流着两行滚烫的热泪。 几天以后,武工队又同他们去喊了一次话,这一次4个人都讲了,讲了半天,炮楼里一枪也没有放,喊话生效了。 战斗的间隙,龙达和青山等人向武工队战士学习汉语,听他们讲故事,也教他们学简单的日语,向他们传授日本武器的使用、拆装和修理技术。有时武工队召开联欢会,龙达他们或向八路军战士讲日本民间故事,或同八路军战士同台表演文艺节目,他们也像八路军战士那样,给群众担水、扫院子,向姊妹团学摇纺车纺线,同老百姓说说笑笑,亲密无间。 寒往暑来,一年的时间过去了。龙达等人和八路军战士从仇敌到战友,相存相依,共同战斗。他们配合昌邑县独立营、武工队拔掉了昌北的所有日伪据点,圆满完成了任务。1944年冬,他们离开了昌邑。生死与共的情谊使他们同八路军难舍难离,也使武工队、独立营的战友不忍道别。在他们含着泪花同武工队指战员握别时,武工队长曲建邦把自己的一块手表摘下来送给了龙达。龙达双手捧着手表,哽咽着说:“中国同志是真正的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