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管理 提素质 增福祉 促和谐 |
高新区开创“1143”社会管理新模式 |
|
|
本报讯 (王国栋 沈振江)社会管理网络化、社区管理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化、维护利益法制化……高新区通过抓好一个根本、一个关键、四个重点、三个保障,开创了“1143”社会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激发社会管理活力,推动社会管理工作上水平,营造了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和谐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个根本强管理。社会管理的根本是先建好管理队伍。该区以街村换届为契机,配强了街道和村(居)“两委”班子,党工委、管委会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群众工作委员会,在区直部门设立了19个群众工作办公室,在街区建立了22个群众工作站,各村居都确立了信息员,建立起自上到下、覆盖全区的群众服务网络体系。 一个关键提素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社会管理问题自然好解决。为此,该区以开展全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为抓手,每周六上午都邀请知名专家举办感恩社会、道德责任、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孝敬仁爱、文明礼仪等专题讲座,教育引导广大干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观。目前,已举办讲座40余场,参与学习人数达30000余人次。此外,为方便群众学习,该区还将所有讲座制作成课件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播放。 四个重点增福祉。高新区将信息管理、矛盾化解、公共服务、增加福祉作为重点,使社会管理抓到了根源。该区各街道、社区群工组织全部建立“居情档案”、“户情档案”、“民情日记”等活动台账,从最基层掌握民情、收集民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走进高新区新建的审批服务大厅,映入眼帘的是温馨与和谐:工作人员紧张忙碌却彬彬有礼,办理业务的客商和群众络绎不绝却文明礼让……服务大厅主任武瑞亮说,为方便群众,该区在实现“四集中”、“三到位”服务的基础上,又设立了网上审批平台,审批件办结及时率达到100%,投资审批提速达60%以上。 为增强百姓福祉,高新区向来舍得投入。“十一五”期间,区财政先后投资20多亿元用于改善民生,今年更是投入4.9亿元,实施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10项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个保障促和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谈不上社会管理,高新区的保障举措是依法维权治区、保障公共安全、创新体制机制。该区建立了“两委领导”和律师共同接访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征地、拆迁补偿等问题,严格按法律和政策规定执行。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各界群众代表对行政执法部门进行监督评议。 为给百姓构建一个幸福和谐的美好家园,该区将所有社区、餐饮娱乐等公共场所的安保系统与110指挥中心联网,实现治安联防、事件联处、问题联治、平安联创。该区还投资700余万元,于去年2月在全市率先建成“感知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校园安保家、校、警一体化、智能化,构筑起更加坚实的校园安全网。目前,高新区正通过街道干部到社区兼职等举措,积极探索街道与社区一体化、扁平化管理的新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