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财富热点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经济新闻
 
标题导航
历经艰辛智慧终变财富
2011年09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明实例
历经艰辛智慧终变财富
奎文一发明“发烧友”专利产品投产面市
  ▲王晓林在摆弄他的健身式自发电电动车



  7月19号,一家电动车专卖店在寿光开业,店里卖的电动车有些与众不同——可以在蹬踏过程中发电作为动力来源,这就是奎文区的发明“发烧友”王晓林利用业余时间设计研发的健身式自发电电动车。
  两年来,为了找到合作厂家将自己的专利技术转化成市场所需要的成熟产品,王晓林用化肥袋子提着自己设计的样品,先后去过青岛、南京、徐州、天津、北京、聊城等地十多次,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甚至被骗,最后终于使自己的专利技术投产面市,实现了创业的第一步。
  小时候是“破坏大王”
  王晓林出生于平度农村,从小就表现出对发明创造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做玩具玩。一提起发明创造,王晓林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自己的发明经历:“小时候我就是破坏大王,家里的东西什么都拆……”王晓林说,“刚买的玩具小汽车,我就把电机拆下来了,然后用木块和线圈做了一个电动小吊车。”
  高中毕业的时候,王晓林发明了一种防冻水龙头,还申请了国家专利。“农村自来水是定时、限时供应,而且水龙头都在院子里,冬天的时候水流着水龙头里都会结冰,放不出水来。经过研究,我设计了一款水龙头,能够阻止水留在水管里面,防止结冰。”王晓林告诉记者,不过非常可惜,由于当时不懂得将技术进行推广,而且没有交年费,专利最终被废止了。”
上大学时发明获奖
  在潍坊学院上大学期间,由于在发明创造上的爱好和能力,王晓林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创办了“发明创新协会”,继续着自己的“创新事业”。王晓林向记者讲起了在大学期间的一次获奖经历,“人们平常使用的充电器都是采用并联方式,假设两节电池中有一个缺电较另外一个多,在充电过程中由于电压的影响,缺电多的电池会受到一定损害。”王晓林针对此情况重新修改了充电器的电路,设计了一款串联方式的充电器,充电时,亏电少的会对亏电多的电池进行一定的电压补偿,提高了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这个发明,我获得了潍坊学院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的一等奖呢!”王晓林自豪地说。
  “其实发明创造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生活中我们会感受到生活用品的各种缺点和不便,发现后对这些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就会有新产品的诞生。”王晓林提出了自己对于发明创造的看法。正是基于这种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王晓林才持续不断地有了各种发明。
发明灵感突如其来
  当记者问到设计健身式自发电电动车的最初原因时,王晓林说,这来源于他大二时候的一次创业设想,“那时候想在学校做一个健身茶吧,在健身器材上装一个发电机,通过蹬踏健身器来带动发电机工作,利用发出来的电烧水泡茶。”
  大学毕业以后,王晓林进入农村信用社工作,在工作之余,仍然把发明创造当成自己的爱好。在2008年年底的一个偶然机会,王晓林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一个关于节能减排的节目,就是这个节目让他突然产生了一个灵感,这跟他在大学时候的创业设想不谋而合。几天后一个健身式的电动车发电技术雏形成型了,经过反复的推理论证直到技术成熟,王晓林去申请了国家专利。
  申请了国家专利后,王晓林就想做一个样品,验证一下理论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经过不断设计研发,他的第一个自发电电动车样品终于在2009年5月份面世,各项数据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只是采用的发电机外观不美观。为了寻找一种理想状态的发电机外壳,王晓林走遍潍坊各县市的电机市场、五金门市,终于在2009年10月份制作出了第二个自发电电动车样品。“第二个样品在外观、使用等方面都非常理想,周围的朋友经过亲身体验也非常认同这项技术。”王晓林告诉记者。
寻求合作历尽艰辛
  “中国每年都有全民健身周、节能减排周,国家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社会节能减排方面也非常关注,我的这项技术很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王晓林认为,这项发明既能够响应国家政策,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自己的一个创业机遇。于是怀揣着美好梦想,他开始在网络上联系电动车生产厂家寻求合作,每联系到一个厂家就带着自己的样品去和人家洽谈。2010年他先后去过青岛、南京、徐州、天津、北京、聊城等地十多次,可是每次都没能得到与厂家负责人谈话的机会。“为了不耽误正常工作,每次我都是晚上坐车过去,第二天谈完以后下午就往回赶。用一个装化肥的袋子装着10公斤重的样品,舍不得打车,每次都是坐公交车。”王晓林对当时的艰辛记忆犹新。
  “我尝试过各种推销手段,先在网上查找到电动车厂家的联系方式,然后一个个的向厂家电话推销自己的技术;将技术打印出来,将测试样机的视频刻录成光盘,然后在网上查找到电动车生产厂家的联系方式,用快递的方式向厂家推荐;花钱在两家电动车媒体上做技术广告等等,可是每每都石沉大海。”谈起当时的情况,王晓林唏嘘不已。
  对王晓林打击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他费尽艰辛制作的第二个样机,在2010年末被两个河北邢台的人给骗走了。“那父子两人专门开车从邢台来到潍坊寻求合作,并提出把样机带回邢台检测,结果走后杳无音讯。”这对王晓林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对那个样机付出了太多的感情。
信念坚定终见曙光
  但无论碰到何种困难,王晓林对自己专利产品的信心都没有动摇,正是因为有这种坚定的信念,最终王晓林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曙光,今年5月份,王晓林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个叫王升然的寿光人,他非常看好王晓林的技术,决定进行投资。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采用新技术批量生产出来的健身式自发电电动车终于在寿光面市。
  近期,王晓林又申请了三项电动车实用新型专利和两项发明专利。“电动车的技术到了瓶颈期,大多数电动车只对外观进行改造,而技术革新方面一直没有突破。”王晓林说,他会继续围绕电动车发电机进行一系列的研发,目前正在研究电动车爬坡难的难题,已经有方案成型,并准备申请专利。
  目前,王晓林的这项技术已申请五项专利,两项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专利,
         □本刊记者 朱永昌 文/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