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晓芳 今年8月24日凌晨2点多,南下河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孙建民和南下河市场管理人员一起,像往常一样,对市场进行巡查监管。 当巡查生肉厅时,他们发现一业户正从小货车上卸运未经检验检疫的猪肉,孙建民与执法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劝说车主暂停销售,接受检查。谁承想,车主竟乘人不备跳上车,企图拉上肉逃跑,孙建民立即上前劝阻。车主不但不下车,反而发动车辆,冲向孙建民,孙建民拒不退缩,当即被撞到挡风玻璃上。他不顾个人安危,用双手紧紧抠住车辆驾驶室两侧玻璃边框,双腿悬空。车辆继续前行100多米后,把他重重摔在了地上。孙建民迅速爬起并再次挡在车前,直到与执法人员一起将车拦下。经查,车上的猪肉全系私自屠宰,无任何检验检疫证明。孙建民身体多处挫伤,第二天凌晨却又像往常一样出现在了巡查现场,业户和消费者无不表示钦佩。 作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市场、市中心五区内唯一一处大型综合性农贸市场,南下河市场经营的产品辐射全市各县市区,是潍坊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2008年4月,孙建民调任南下河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成了这个市民“菜篮子”的“管家”。如何把这个“菜篮子”管理得更加有序?他不断地从学习中找方法,从实践中寻范例。 从上任至今1200多天的时间里,孙建民每天15个小时靠在市场上。每天凌晨,他亲自带队巡查;直至天黑,经营者们收摊了,他依然在办公室,整理着一天的工作思路。就这样周而复始,全年无休。 他任职至今,先后组织生猪肉市场整治、实施限塑令、文明卫生城市创建活动、食品添加剂检查、调味品市场整治、水产品市场整治等专项执法活动170多次。仅去年至今,他带队查处问题猪肉3000多公斤,劣质木筷30多万双,问题添加剂17种500余件,三无餐具7万余个,问题白条鸡1吨多,劣质油2000多公斤。 南下河市场每年成交的各类食品、副食品占市区总量的80%以上,食品安全的监管任务十分繁重,但近几年来,从未发生过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在多年的市场监管工作中,孙建民认识和熟悉了一批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大学老师、行业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尤其是食品质量方面的专家,虚心向他们学习,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创新性举措。 2008年,针对限塑令推行中的难点,他与市场开办单位一起研究,推行了“塑料购物袋统一化管理”,为推动塑料购物袋统一化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2009年,为保障上市商品质量,他在南下河市场推行了“联动联检”措施,形成了监管市场的强大合力,及时预防并解决了食品中存在的隐患问题。2010年,他带领市场管理人员,进一步突破食品监管模式,确定了以食品为主,向“涉食商品”扩展的工作思路,使监管工作逐步向监管食品“大市场”延伸。 今年,面对繁重的监管任务和职责高风险这一现状,他适时修订工作制度,推行了《南下河市场工作行为规范和考核标准》,有效地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提升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 平时早晨6点准时上班,孙建民一到市场马上进行正常巡查;遇到集中整治,凌晨1、2点就要来上班。每天,第一个到岗的肯定是孙建民;只要没有极其特殊的情况,他一定会和大家一样,一丝不苟巡查市场。孙建民的一言一行,为大家做出了表率。孙建民和他的团队在市场工作三年多,从未发生业户跟工商人员冲突事件。 曾经有人问孙建民:“离开机关跑到基层,是否觉得牺牲了很多?”他的回答是:收获很多。他视这份工作为学习的宝藏、创业的田野,对这份工作倍加珍惜:“处在最基层,可以直接面对百姓,了解他们的迫切需求,服务群众最有效。” 孙建民积极投身工作,又超越了本职工作。他奉献很多,收获也很多,他仍在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