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建强 见习记者 窦圆娜 2011年,“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作为我市经济战略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动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在鸢都大地上潮鸣电掣,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35家,居全省各市第二位,总数占到了全省的近六分之一;年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5家,过10亿元的达到20家。201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1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加到32.9%。 这就是“高新技术”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何谓“高新技术”?从内容上理解,其范围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六大领域,它们可以通过广泛的实用化和商品化,成为日益强大的高技术产业;从阵容上理解,它不是哪一家科技部门或政府职能部门单独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支持和联动;从视野上理解,就是不能站在潍坊看潍坊,也不能站在科技的角度看科技,而需要从更高的层次、以更宽阔长远的视野,以世界的眼光去谋划潍坊的发展。那么,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高新技术”又是如何让潍坊经济开局良好、使鸢都这片创业的热土沸腾起来的呢? 引人才—— 创造好环境,搭建好平台 今天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高层次的复合型、专业型人才,同时也需要这些人才能够施展才干、实现抱负的良好环境。 深谙人才心理的决策者,把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重点放在不断优化自主创新环境上,并通过创新制度、健全体制、完善机制,搭建起一个可以让人才纵横驰骋的好平台。 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市自去年起开始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扶持计划,计划在5年时间内重点引进扶持1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高端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对符合条件者每人给予最低100万元一次性无偿资助,并可在股权投资、贴息贷款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我市多次组织赴国内人才集中城市和英、法、美等国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人才中有博士439名,其中院士11名、国家“千人计划”4名、省万人计划7名、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7名,其中14人入选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目前,这些人才已创办高新技术企业8家,申请专利43项,授权国家专利25项、国际专利6项,开发新产品、新技术58项,多个项目入选省以上重大科技项目,有的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促研发—— 构造新体系,推进新模式 目前,我市正在努力为科研开发、自主创新构造新体系、推进新模式,加快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产学研结合工作进一步深化。我市不断创新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强化协调服务,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深入开展。截至2010年,全市企业共与全国700余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技术5600余项,联合设立科研开发机构126个,共获得授权专利21705件。 突出创新平台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重点建设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成了3家国家级、2家省级和15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251家。 组建了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商用汽车与新能源动力系统,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6个,数量居全省首位;创建了10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建成了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到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43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76家。两年来,通过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研发新产品62个,取得发明专利49件,获得重大科技成果49项。 抓创新—— 立足“转方式” 实现“调结构” 没有独创技术、没有自主品牌的加工型生产方式,在经济舞台上只能是一个“跑龙套”的小角色,粗放型增长方式也注定会在资源、环境的双重制约下走进死胡同。严峻的经济形势,迫使我市开始把自主创新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战略。 近年来,我市愈加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支撑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快实施高新技术赶超战略。通过实施火炬计划、创新基金等科技计划,培育壮大了中微光电、歌尔声学、日科化学、豪迈科技等一批新兴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一批传统产业企业成功转型为高新技术企业,其规模数量已发展到235家。其中,歌尔声学、中微光电等17家企业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33家,潍柴动力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总数居全省首位。 在科技与金融结合方面进行有效探索,有力助推了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的快速膨胀。全市32家上市公司中,有19家是高新技术企业。 抓集群—— 体现“特色化”,培植“产业链” 我市以一批优势明显的高科技领域作为突破口,不断拓展产业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诞生、发展,从而增强了科技拉动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动力。 特色产业基地是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市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海洋化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已建成国家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动力机械、电声器件、潍坊光电、磁电装备4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汽车制造业、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合成材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专用化学品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7大产业集群,其中电声器件产业基地现已形成以歌尔声学为龙头的完整产业链条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三的驻极体传声器生产基地。 集群式创新的“产业链”也在不断拓展。目前我市的LED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中微光电、浪潮华光、歌尔光电等半导体照明骨干企业快速发展,浪潮华光LD管芯占全国市场70%份额,中微光电成为全球最大的LED路灯供应商,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大功率LED路灯应用数量居全国首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