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心做教育 |
——高密市康成中学校长冯培林的管理之道 |
|
□特约记者 张春梅 通讯员 王林 葛会俊 十二年前,高密市康成中学破土兴建,一切从零开始,名不见经传;十二年后,学校发展成为高密优质教育品牌,荣获全国“十一五”科研杰出单位、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金牌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全省科普教育基地、潍坊市“五星级学校”等多项殊荣,康成中学的办学无疑是成功的。新学期开学,记者来到这里,通过实地参观、与老师座谈,深入探寻康成中学成功之路,全面领略康成教育团队领头人——冯培林校长的管理之道。我们深有感触:一所成功学校必然有一位用心做教育的校长。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 老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老师的事就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把老师的事办好了,学校的事也就办好了。这是冯培林校长在各种场合中常说的话。朴实的语言折射出的是一种教育的理性思考,一种人本关怀的思想境界。在康成中学,我们看到,这一理念真正地放在校长的心里,体现在学校管理的点点滴滴中。 2004年9月,康成中学与高密三中整合,学生人数倍增,增加了管理难度。不少老师为了照顾班级学生,中午晚上都留在学校就餐。当时学校还没有教师专用餐厅,老师们只能和学生同一窗口排队买饭,耽误不少时间,也很不方便。冯培林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学校行政办公会上,他提出的“辟建教师专用餐厅”建议得到一致通过。不久,一个装修一新、环境优雅的教工餐厅开辟建成,门口张贴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问候语,更是让老师们倍感家的温馨。 尽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维系亲情的重要纽带。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冯培林曾经把教师如何处理“尽职与尽孝”的关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跟老师们深切地谈起,并希望老师们在工作之余,务必多抽出些时间尽尽孝心。但现实中,高中教师教学任务繁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考虑到这些,2005年,在冯培林的提议下,学校工会通过了一个决议:为每一位老师的父母送生日蛋糕,帮助老师们把孝心表达出来。到现在,这项措施实施已六年,老师们在与家人们共享亲情的同时,也品味到了做一名康成中学老师的幸福。 和谐就是生产力 “营造和谐”是康成中学确立的校风之一。多年来,和谐的内外环境为康成中学的稳健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动力。冯培林校长称之为:“和谐也是生产力”。为提高这种“生产力”,他和班子成员一道,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实践着。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学生管理也应是自我管理、和谐管理。康成中学推行的“学生星级管理”便是这种教育理念的体现。学校在级部管理、班级管理、公寓管理各方面开展了星级达标活动,学校设立多个星标,由学生自主申报并争创,由“创星委员会”认定并进行表彰,把学生引向向着自我锻造、自我完善的轨道,实现了自我教育、和谐管理。 和谐的教师团队才是最富创造力的工作团队。康成中学为促进新老教师间的和谐互助,学校出台了《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并专门设立了“青年教师进步奖”和“人梯奖”,表彰工作突出的教师;为克服同学科、同年级教师间信息封闭的问题,学校在制定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时,将备课组总成绩作为计算教师个人成绩的一个基数,要达到个人目标,组内成员须共同努力使教研组先获达标。 冯培林校长认为,如何营造学校良好的社会舆论与和谐的发展环境是一个校长所必须认真思考的。成功的办学不是关起门来做超然世外的“净土”,而是敞开胸怀,争取多方支持,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教育合力。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康成中学注重家校共建,警校共建、学校社区共建,动员各方力量支持学校办学。警校共建活动中,学校聘请了属地派出所所长为法制副校长,定期邀请做法制报告。早在2006年,在公安局技术支持下,学校安装了先进的校园摄像监控系统,加强了校园安全保卫,成为“创建平安高密”的一个亮点。学校与周边社区、单位也实现了良性互动。 听课是学校管理的捷径 我们刚到康成中学时,正遇到冯培林校长听课回来。手里提着个方凳,高兴地对我们说“刚才又去听了一节物理课。”满心的欢喜溢于言表。于是我们就从听课谈起,引出了这个话题。冯培林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既然是教学,那么校长的领导职能应主要指向课堂与教学领域,应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说起听课,他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他说:“每周我都坚持听评4节课,这样看似占用时间较多,但实际却是学校管理的一条最便捷途径。通过听课,一来可以准确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为教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最准确最直接的的信息;二来可以密切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水平,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培训和学习。”在康成中学的改进课堂教学行动中,正是在以校长听评课为切入点,引发了一系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以研究破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制定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按照文理科,学校成立了两个评价小组,每月采取随机听评课的办法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为使这项工作收到实效,冯培林亲自参与听课与评课,组织进行“四课型”讨论,并让学校教科处将讨论的内容择优装订成册,印发至全校交流学习,并作为青年教师培训、学习的校本教材,使从教师们从思想上去认识和改变课堂。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授课水平,深化“自主合作、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冯培林校长的主导下,康成中学又相继开展了“课堂教学达标月”和“课堂教学验收月”活动。冯校长在听课活动中,总要把对个别教师听课这个“点”提升到改进全校教学这个“面”上来。通过分析课堂,发现教学管理中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进而找出管理上的原因,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全校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最高境界 冯培林校长认为,教师是一个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群体,学校的管理应重在文化的濡染,思想的感召,淡化和减少刚性的约束。管理的最高品味应是文化管理。 实施“读书工程”是推行文化管理的一项举措。冯校长认为:读书不是目的,你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很少会有一本书能回答你的问题。读书是为了更新教育理念,逐步建立和形成系统的教育管理思维体系,从而具备管理者的素质和艺术。“读书工程”中,冯校长以身作则,带头研读多种文化管理丛书,并将读过的优秀文章以“每周推荐”的形式向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推荐学习,促使领导班子迅速提升文化素养,提高工作艺术水平,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实现“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的目标,学校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大力构建“书香校园”;制定《康成中学干部教师十要十不要》,规范教职工言行;开展了“五点五心”教育活动,塑造了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师资队伍形象。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康成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了校刊《康成之光》,以此推进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增强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凝聚作用,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康成中学的日常管理中,处处闪射着文化管理的智慧。当学生中一度出现浪费现象时,学校没有一味的说教和批评,而是由团委在发起了“节约百条宣传语征集评选活动”;为了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学校开展了由学生参与的班级文化创建评比活动。同学们集思广益,各班级均建成了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 品读着高密市康成中学成功发展的满目芬芳,体会着康成人睿智的教育思想,我们想到了一句话:用力做顶多合格,用心做才会优秀。是的,以冯培林为首的康成中学教育团队正是在用心思考着,用心实践着,用心开创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