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卫生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以惠民便民为主题 让群众更放心更满意
2011年10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惠民便民为主题 让群众更放心更满意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扎实开展医疗惠民行动纪实
  ▲市精神卫生中心组织防保人员到社区宣传心理卫生知识。
  ▲潍坊市首家心理宣泄室在该院分院建成。
  ▲市精神卫生中心志愿者为患者提供周到的人性化服务。



  编者按 10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精神卫生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标准界定,不仅是“生理健康”,更要“心理健康”。我国当前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广大群众逐步适应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体验着由此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压力。各种心理卫生问题逐步增加,大众寻求心理帮助的愿望日益迫切。同时,因重性精神疾病有可能导致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力损害,甚至发生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为了群众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能够和谐稳定,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组织、政府部门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共同承担责任,提高全民精神健康水平。
  加强和完善精神疾病防治体系建设,促进精神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做好精神卫生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成为精神疾病防治机构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积极落实市卫生局推出的各项医疗惠民措施,以惠民便民为主题,着眼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看病不放心等问题,努力让群众更放心、更满意,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注精神健康,关爱广大患者。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我市唯一一所三级精神疾病专业防治机构,近年来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精神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今年以来,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医疗惠民行动,落实各项惠民便民措施,以优质的医疗质量、贴心周到的服务和良好的医德医风,赢得广大患者和家属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规范护理行为,推行优质服务
  2011年为优质服务年,市精神卫生中心将“规范护理行为,推行优质服务”确定为本年度重要任务之一,所有临床科室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积极转变护理服务模式,为病人提供主动、全程、全面、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努力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的目标。
  据了解,该中心服务对象多是那些深受疾病折磨、世人却避之不及的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患者可出现自杀、冲动伤人、毁物、外越等不自觉行为,护士接触病人时间最长,距离最近,易受到病人攻击,危急意外情况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若收治流浪精神病人,病人多因裸体行走、伤人、毁物、自伤、扰乱交通治安等入院,躯体疾病以皮肤软组织损伤、感染性疾病等多见,大多病史不清、症状复杂、饮食少、卫生状况差、自我照顾能力丧失,护理工作更为艰巨。
  作为精神科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技术,更要熟知专科护理技能,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依据患者心理需要、痛苦和渴望,用有益的暗示、确切的保证、合理的解释与治疗,实现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心理调控或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为患者重归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患者就医环境更加清洁、舒适、和谐、温馨。护理工作以“三个消灭”为考核重点,落实“六项改革措施”、“六个服务承诺”,让护士始终服务于患者床前,主动换位、主动察觉、主动沟通、主动介入、主动关怀,走在红灯呼叫之前、想在患者需要之前、做在患者开口之前,整个病区安静有序,护士主动服务,消灭了护士在护士站扎堆现象。护理人员推着治疗车深入病房,工作在病人床边,随时进行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咨询解答等,病员及家属在病床前便可咨询所有事宜,问题解决于病人床前,处理在病人动手、动口之前,消灭了呼叫铃声、消灭了病人及家属到护士站咨询现象。基础护理细致周到,护理服务主动到位。患者来有迎声、问有答声、答有笑声、操作前有注释声、操作中有问候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操作完毕有应答声、节日到来有祝贺声、患者出院有送行声。床边服务拉近了护患距离,优质护理促使护士主动学习,护士与病人增进了感情,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认可,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提升,有效避免了护患纠纷发生。
多措并举,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精神疾患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年指标(DALYs)评价各类疾病的总体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精神病人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因长期治疗,会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无法估量的心理负担。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看病贵情况尤为突出。市精神卫生中心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切实解决这类患者的实际困难。
  该中心积极与各县市区新农合沟通,先后与昌乐、寿光、青州、安丘、高密、诸城、临朐、潍城、坊子、寒亭、昌邑等县市区新农合联网,取消转诊手续,实现即时报销。今年1-9月份,对住院的新农合病人实行即时报销600人次,垫付资金102万元;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将重性精神疾病纳入了大病统筹管理,逐步提高了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农合对重性精神疾病门诊和住院报销比例,提高了精神疾病患者的保障水平。
  为切实减轻困难、低保等低收入群体医药费用负担,该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就诊患者实行“五免五减”惠民医疗服务。今年1-9月份,医院为200名贫困精神病人提供免费药物治疗和2400人次免费辅助检查,为50名需要紧急住院治疗的贫困患者实行了救助,为7名关锁病人实施解锁救治,为120名有危险行为倾向病人进行了应急处置,减免费用21万元。
力促精神卫生服务均等化
  目前,精神疾病已成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实施精神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而且还是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为此,市精神卫生中心积极落实五项管理措施,推进精神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深入开展。
  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通过深入开展精神卫生服务均等化,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院社共建、防治和康复一体化的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体系,建立了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CDC为辅助、社区民警与居(村)委会等相关人员为协助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组成了一支从医院到社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全程、连续管理的多功能团队,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进一步转变服务模式。积极引导各级精神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改变重医轻防的观念,从以基本医疗服务为主转变到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社区、乡村和农户,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用药指导、健康查体及部分免费服药服务,全面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
  进一步加强指导培训。为提高社区服务团队的整体素质与业务水平,更好地为社区患者服务,市精神卫生中心组织了各级各类培训,对行政管理人员、精神科医护人员、个案管理员、居(村)委会人员、患者家属、社区医生和民警进行了针对性培训。指导社区和病人家属开展精神病人建档随访、家庭康复工作,开展个体服务计划等措施。
  进一步广泛宣传教育。该院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让广大城乡居民充分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意义和对身心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提高居民健康意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
  进一步提供惠民服务。实施精神卫生服务均等化以来,登记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建档立卡2610例,追踪随访有危险行为倾向的患者652例、7824人次,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爱心献医院,真心传真情
  为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就医需求,促进医患关系和谐,今年该院团委在全院范围内招募175名志愿者,积极开展了“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
  志愿者穿着印有“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志愿者”标识的红马甲,先后参加了温馨服务在门诊活动,贴心服务在病房活动,为门诊患者提供协助导医、导诊服务,为住院患者协助提供一般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院团委成立院内志愿服务应急小分队,协助科室夜间接送病人,协助处理夜间突发性应急事件;与潍坊儿童福利院联合,组织成立“心灵花园”志愿者服务队,通过“沙盘游戏”治疗儿童孤独症。
  自5月4日活动开展以来,医院志愿服务队共派出志愿者360余人次,为800余名群众提供志愿服务,志愿接送病人30余人次,为20名孤独症儿童提供了心理治疗。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热情、微笑、服务,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感受到了更加细致和人性化的服务,成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报记者孟祥风 贺德良
    通讯员徐小勇文/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