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城西关大街社区“居民自治” |
关上“隐患门” 打开“幸福窗” |
本报记者 陈文 |
|
在潍城西关大街社区住了二十多年的居民张大爷对社区之前的印象就是“乱”:“全是土路,什么人都能进来乱逛,我们老头们在外面打个牌都没有干净地方。”而在今天,记者走进西关大街社区门口,一溜蓝白相间的三间新房即将建成,它们将分别是社区的警务室、物业管理办公室和安全防范电子监控室。附近的花园里,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在树阴下聊天或在石桌上下棋。 难以封闭的“隐患门” 西关大街社区主要由村民和破产重组的企业职工为主,平均收入低和低保户多是这个1700多户的社区最大的特点。社区曾经历了两种物业形式:完全市场化的物业公司和居委员代管,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有一件事情最能代表小区存在的问题: 小区本来有三个进出的大门,东面人流多,有很多社会闲杂人进入,“街道规划中一直想把这个门封起来,方便南北大门的集中管理,但遭到很多东面居民的反对。”西关大街居委员主任尹立强对记者说,“谁都不想自己的方便路被封了,我们做工作时居民总是不理解,强制封起来,总有人能把路打通,我们与居民的关系就像这扇门一样,关关开开。” 打通人心的“居民自治” 针对社区具体的问题,居委会初步拟定了以“居民共建”为核心的社区自治工作,设计了宣传单与选票,挨家挨户发放,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第一批由居民自己选举的“楼长”们即业主代表终于诞生了。 9月8号,第一届西关大街社区业主代表大会在附近一所小学的会议室举行,工作人员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业主代表们的到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当天到会的业主代表与普通居民达到了60人,57张有效选票顺利地选出了居民自治委员会,从此,43个摄像头均匀分布在社区各个角度,从低收入家庭中招聘的保安、保洁、绿化人员也开始出现在了社区街头。 居委员办公室原来只有三间小房间,为了腾出空间为居民开辟文化活动区,居委会计划扩建出一间专门的“一站式”服务厅,“在之前,这样的扩建工作简直是难以想象,但是现在业主委员会帮助沟通信息,周围的居民业主很快响应。”尹立强说,居委会一直担忧的东门终于顺利地封闭。 理解与沟通的“幸福窗” 记者在扩建后的服务大厅里与工作人员一起接待了来帮儿女咨询计划生育的一对老夫妻,工作人员耐心地解答了问题,并提出了适合的解决办法。“之前我们一边要解答居民咨询,一边还要担心街角旮旯的垃圾清扫了没有。”尹立强说,“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办方便居民生活的事情,比如楼上的‘四点半教室’,那些下班晚来不及接孩子的居民们,可以把孩子放在这里读书或写作业,市里的‘12343’便民服务配送点也将建在这里,老年人可以打电话买菜,价格便宜的食品直接送到家里。” 记者在社区中发现多处令人振奋的新变化:在社区西侧,原来的出租房被居委员回收,正在兴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民自发组织的京剧社团将拥有自己的“根据地”。尹立强主任正在与工作人员一起在街头竖起新的宣传栏,这将是业主委员会公开财务与资源配置的专栏。 有句话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生活可能给你关上了门,但总会给你留下一扇窗。”对于西关大街社区居民来说,“居民自治”将隐患关在了门外,而为居民和居委员之间打开了一扇理解与沟通的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