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全国葱姜蒜出口示范市”称号 |
安丘农产品安全模式创新超越再出发 |
|
|
本报讯 (特约记者田杰 通讯员刘久平)10月13日全国葱姜蒜现场观摩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安丘召开,会上安丘荣获“全国葱姜蒜出口示范市”称号。安丘的现代农业正踏上新的征程,“安丘模式”向着完善、创新、提升的目标奔跑得扎实有力。 “沃土计划”育优质蔬菜。在“沃土计划”石堆镇鑫盛示范基地,2600多亩地上种满了大姜、牛蒡。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公司的专家正培训农业技术人员:“通过‘沃土计划’,地里增施有机肥,肥料利用率能提高5%以上,增产10%以上,生产的蔬菜瓜果品质将大大提高。” 地里施的什么肥、用的什么药,事事关乎农产品质量安全。安丘的“沃土计划”,正是抓住了土地这个关键因素,从根本上改变土壤品质,构建肥沃、安全的土壤环境。从今年起到2013年,该市每年将规划建设示范基地2万亩,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门补贴资金,按照每亩次120-140元的标准用于基地肥料补贴,推动蔬菜产业走向高端化。 安丘市农技人员今年采集土壤样本3000多个,测算了全市耕地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为10万亩庄稼开出配方施肥“处方”,使安丘耕地吃上了“营养套餐”。 一个标准管“两个市场”。今年9月1日,安丘市参与制订的《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初级农产品要求》正式颁布实施,“安丘模式”上升为国家标准。 10月17日上午,在官庄镇家乐园超市,村民李春强把买的菜习惯性地在信息查询系统屏幕前一触,“以前只听说出口有优质菜,现在咱也吃上了。”今年4月28日,安丘市被确定为全国种植业产品质量可追溯整体推进试点县,正在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查询系统。这是该市推动优质农产品走进普通家庭的举措之一。它强调源头追溯,每一棵进入超市的果菜都有“身份证”,消费者随时可以查询生产情况,超市的果菜准入门槛随之提高。 原本依赖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安丘市,已悄然将着眼点转变为内外共享并重,通过统一出口、内销标准,让普通百姓吃上了安全放心农产品。目前,安丘每年向北京、上海等2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配送农产品30多万吨,去年安丘优质蔬菜直供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在国际市场通行无阻的安丘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也声名鹊起。 政府推动变全民行动。据安丘市农业局技术员介绍,该市从2005年起发动农民使用甲基溴土壤消毒替代技术,目前已普及1万多亩,既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又保护了臭氧层。由单一的政府推动,到建立以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利益为导向的良性机制,“安丘模式”正在变成企业和农民的自觉行为。 政府抓规划、抓标准、抓服务,从中受益的是“农”字号企业和农民。安丘市因地制宜搞好中东部平原蔬菜粮油、西部丘陵瓜果、西南部林果畜牧等主导产业规划,对土地、产业、技术和组织体系进行彻底整合,利用资金、政策支持建设标准化基地70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02家,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431家,辐射带动12万农户进入到产业化链条,农民、集体、企业之间紧密的利益链条拉动了“安丘模式”的无缝隙覆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