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特教学生喝上免费奶
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幅度调整
高密:溢彩文化惠民生
全市前三季度旅游收入超200亿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三次会议
市财政学会与会计学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潍坊海关全力助推外向型经济发展
2011年11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密:溢彩文化惠民生



  本报记者 付生  通讯员 王有志 王晖

  虽然第二届中国(高密)红高粱文化节已落下帷幕,但对于这顿文化饕餮大餐,广大市民还在津津乐道:好好过了一把瘾。
  而这,只是近年高密文化发展的缩影。
群众文化异彩纷呈
  如果你稍加留意,可以发现,在车水马龙的高密街头,傍晚的热闹并不亚于白天,总有喧天的敲锣打鼓、热烈的秧歌队伍形成城市别样的风景;凤凰公园的凤凰阁上,每天晚上都有市民引吭高歌,以歌抒怀的同时,达到吐故纳新的健身功效。
  5个大型公园,25处街头广场,107个社区,这些就是群众休闲娱乐的舞台。10月20日,夏庄镇官庄社区广场锣鼓喧天,村民正兴致勃勃地看着当地“红高粱”剧团表演的茂腔戏《选团长》。演员们字正腔圆的唱功,引来群众阵阵喝彩。
  在高密,300多个像“红高粱”剧团这样的“庄户剧团”、“草台戏班”常年活跃在城乡,他们把传统文化资源利用起来,把农村新人新事新风尚表现出来。春节街头文艺大展演、元宵灯会、元宵戏曲晚会、消夏晚会、乡风文明大展演、社区文化节等独具高密乡土特色的大型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剪纸、泥塑、茂腔、扑灰年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民俗文化的家底不可谓不厚。如何使“老树”发“新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走产业化道路成为破题之作。在市场引导下,晏子文化园、红高粱民艺民俗村等一批民俗文化项目呼之欲出;注册成立了康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民俗艺术品的生产、包装、销售和收藏拍卖。姜庄扑灰年画、聂家庄泥塑、李家村红纸春联、高密剪纸等一批独特的文化产品,已经逐步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现在,已开发民俗文化产品40多种,从业人员8000余人。
  民俗的就是世界的。为使特有剧种“茂腔”后继有人,高密选拔了40名适龄儿童专修茂腔,而他们中间,已有人崭露头角,有了自己的“铁杆粉丝”。每个月,高密大剧院的茂腔专场座无虚席,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一而足。忠实的观众,精湛的演员,古老的高密茂腔焕发了新的生机。
高雅文化走进寻常百姓
  “黄山的雄浑,铸就了作品大气的风格,他宽广的胸襟和学养真让人佩服。”在黄山画派代表人物张建中作品前,市民王钰对这位家乡大师赞不绝口。黄山画派书画展,晏济元书画精品展,晏子文化研究会,莫言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蛙》研讨会,这些散发“阳春白雪”气息的高雅文化走进高密寻常百姓家。
  于是,晏子文化研究会上,专家们精湛的演讲,使市民仿佛回到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领略晏子思想的伟大光辉;莫言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讨会上,莫言与广大文学爱好者热情交流,使文学爱好者一睹大师的风采。
  “一律免费参观,让艺术陶冶市民的情操,只有群众心美了,城市也就美了。”展会负责人张竹林向记者介绍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