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内智 纳贤才 借外智 |
人才战略助力“六个昌邑”建设 |
|
|
本报讯 (李生涛 王鲁兵 温赞英)今年以来,面对黄、蓝“两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昌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优化内才、引进外才、嫁接外智,使人才这一“第一资源”成为加快建设科技昌邑、滨海昌邑、魅力昌邑、活力昌邑、富裕昌邑和幸福昌邑的强劲“助推器”。 量身培训强内智。为统筹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该市“量身订做”了“1+4”培训模式,以党校为培训主阵地,采取派出去学、走出去看、请进来讲、实践中练等方式,实施“双百双千双万”人才培养工程,即利用三年时间,引进和培养百名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百名德才兼备、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千名技术精湛、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千名学有专长、服务意识强的社会工作人才;万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万名农村实用人才,使内部人才不断优化。目前,该市先后委托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农村干部学院等单位举办各类培训班58期,培训3000多人次;组织4000多人次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邀请知名专家“走进来”举办论坛24期。同时,山东农业大学和济南大学在该市设立硕士教学点,山东农业大学成功招录了两批农业推广硕士86名。 筑巢引凤纳贤才。在“人才强市”思想的引领下,昌邑市开辟了急需人才和高级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搭建起人才引进、开发的政策框架,初步形成了人才引进、开发、激励的政策体系,采取招商引才、组团引才等方式,打造人才洼地。为使引进的人才能够留下来,该市不断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了高层次人才公寓;建立市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及时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难题;制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评选奖励办法》,设立优秀人才贡献奖。今年以来,该市已引进各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910人。 转变理念借外智。由于顶尖专家引进难度大,该市转变引才观念,变“求所有”为“求所用”,逐步树立人才资源共有共享理念,变人才“刚性”引进为“柔性”集聚,逐渐拓宽人才资源开发空间,吸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山东瑞其能电气有限公司走“科技兴企”之路,在德国汉堡组建起由6名国际顶尖专家、教授,大批科研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研发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获16项专利,企业被评为山东专利明星企业。目前,该市正在建设高新科技企业孵化器1处,建成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处,通过项目合作、有偿咨询、聘请顾问等方式“借智”各类人才3800余人。随着大手笔聚才引智,各类人才为“六个昌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推动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今年前三季度,该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92.2亿元,利税4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0%、41.5%,完成财政总收入216020万元,同比增长3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