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新疆有个约 |
——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旅游摄影节侧记 本报记者 孙学明 文/摄 |
|
真正认识新疆是在去年的秋天,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及人民摄影报的邀请,我有幸参加了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旅游摄影节。行走在南疆广袤的大地上,穿越戈壁和沙漠,走进峡谷和森林,新疆变化无穷的美丽景色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荡涤着我的心灵,组委会精心的策划,周密的安排为全国的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了解新疆、开阔视野的平台,同时也给我留下了一个奢望,第三届旅游摄影节希望再来新疆如约我的心灵之旅…… 当接到组委会的邀请电话时,心里十分兴奋与期望,恨不得立刻飞到美丽的新疆,踏进那梦牵魂绕的伊犁河谷。10月11日,金秋的新疆天空分外晴朗,在听取了自治区旅游局池重庆书记的临行动员讲话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摄影记者分乘两辆大巴自乌鲁木齐出发,向西,向西……雪山默默不语地矗立在我们身后,潺潺的溪水从草地中奔流而过,美丽的山岗、辽阔的草原、星罗棋布的毡房、行云流水般的羊群,在奔放的维吾尔族“麦西来甫”欢歌中一一闪过。从赛里木湖、果子沟、将军府到夏塔古道、格登碑,再到昭苏草原、察布哈尔,历史遗迹和难得一见的次生林河谷风光令我们目不暇接,眼花缭乱。500多公里的路途因为有了旖旎的碧野雪山和匆匆转场迁徙的牧民,反而没有让我们感觉到疲劳,赞美与惊叹却写在每位记者的脸上。 伊犁河谷是新疆的一块天赐宝地,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四季分明,“塞外江南秀,伊犁河谷美”,这不是新疆人的自誉,这是所有踏进伊犁大地游客的第一感觉。伊犁三面环山,西部开敞,融汇了天山冰川和雪水的伊犁河滔滔向西流过,养育着这片土地。伊犁的美就像她名字的发音一样,喊出来都让人爱怜,阳光洒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马儿悠闲地吃草,远处的雪山伴着千年的翠柏深情相拥,一切如此恬静,如此惬意。走进河谷,追逐流光溢彩的天堂,忘却了城市的喧嚣与烦躁,踏足在伊犁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怕惊醒了汉家公主那幽怨的思乡梦。伊犁之美,就美在这样一种淡淡的忧郁与情调,不知不觉间渗透肺腑,沁入丹田。 在伊犁,你可以嗅到2000多年前的气息,沿着伊昭公路,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就到了乌孙古国的昭苏,湛蓝的天空,巍峨的雪峰,小洪纳海石人、石柱静静地矗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和传说;夏塔古道默默地匿身于峡谷中,美丽而冷酷、静默,或许是生命的另一种倾诉;在察布查尔锡伯家庙,聆听鲜卑后裔始于1764年农历4月18日的西迁岁月,热泪陡然涌出眼眶;登上惠远古城楼,凝望着苍茫的天地,看熏衣艳紫,望洁白雪山,观层林尽染,历史在这一刻凝固,伊犁的美来自自然、蓝天、绿树,赛江南,上苍馈赠的圣地,古老的文明为自然之美赋入了文化内涵,行走伊犁,你选择了美丽,美丽选择了你,这是前世的约定,是今生的邂逅…… 每一个自由的灵魂,都渴望远方的风景,不要问我是谁,我和新疆有个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