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王晓庆 刘瑞全)“养的猪个头这么小?猪不长膘,能多卖钱吗?”11月28日,在寿光市化龙镇一个面积不大的养殖小区,笔者看到上百头可爱的小猪正在追逐嬉戏,长势喜人。 “我养的猪叫巴马香猪,原产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饲养周期短,三个月就能出售,这种猪最大只能长到二三十斤。成品猪皮薄肉细,肌肉鲜红,烹调时香气扑鼻,每斤价格能卖25至30元,每头小猪的净利润在200元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27岁的养猪场老板高培亮如是介绍他的巴马香猪。 从2010年开始,高培亮引入巴马香猪,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养殖经验。他采取粗放式生态化饲养,只喂玉米、麦麸、豆饼等粗粮并配以青绿饲料等,不喂添加性饲料,同时,修建了专门的“运动场”,让小猪在吃饱肚子后充分运动一下,保持肌肉弹性。 “现在我的巴马香猪有100多头的存栏量,争取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发展150头母猪,把出栏量提高到2000多头。”“80后”猪倌高培亮的言语中充满了自信、自豪和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