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条街上好几家,便利店增多竞争加剧 |
某品牌便利店密集开店,3年总量翻一倍 |
|
“销售越来越不好,主要是因为我开的店附近又开了另外一个同品牌便利店,两家离得太近了。”经营着我市某连锁品牌便利店的王经理最近十分郁闷。“以前是要同其他品牌竞争对手抢市场,现在倒好,全是和自家的兄弟抢饭碗。虽然我们现在占有率高,品牌优势明显,但是由于小品牌便利店经营方式灵活,有自己的空间,反而是同品牌便利店之间的‘内战’最为劳心劳神。” 《财富周刊》记者走访发现,近来某品牌便利店密集开店的现象比较明显,甚至一条小街、一个小区附近就有数家店面。
同地段“自家兄弟”增多添烦恼 在奎文区经营着一家连锁便利店的老板告诉记者,现在很多老客户都不去他那了,大部分去了另一家新开的同品牌便利店。“以前那个店没开的时候,那附近的顾客都来我的店里买东西,现在在那边又开了一家新店,顾客不可能舍近求远,都到那个店去买东西了。”该人士说,其实新开的那一家销售额也不高,就因为他们两家店离的太近了。 记者采访中,不少加盟商毫不隐讳地表示,同品牌便利店越开越多,“自家兄弟”的数量不断增加,现在不仅要和别人抢饭吃,还要“窝里斗”。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零售市场容量的扩大,增加经销店数量是非常正常的策略。只是由于连锁店选址分布不平衡所致的各经销商间的利润分配逐渐失衡,一个路段从最初分布的1家店扩充到多家店,而房租、水电、管理等费用都日渐增长,这条路段的销量总量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几后,各店的利润可想而知。 因为是同品牌竞争,虽然靠品牌效应吸引了一部分客户,但是分到每家店的利润微乎其微,于是,以服务和优惠来吸引客户,成了一大竞争点。 门槛不高,便利店急剧扩张 在消费者得到实惠的同时,记者也了解到一些经营者的担忧。从事零售行业近十年的王经理告诉记者,潍坊的便利店门槛很低,非常容易引发盲目扩张。 某大品牌便利连锁店的建店投资大约20万元上下(受房租影响),小型个体便利店则只需要10万元以上即可。相对于酒店、餐饮、住宿、网吧等行业投入较低,因此增长迅速。 以潍坊某大型品牌便利店为例,2008年总数不足二百家。短短三年时间总数量就翻了一倍,达到了近400家,仅仅市内五区就有270多家。 便利店作为百姓生活不可缺的商品流售窗口,自然是越多越方便。零售点的多少,反映了商家的实力和影响力。虽然某大品牌便利店的建店投资大约20万元上下,看似高于个体便利店的一倍,实际上,大品牌的影响力是物有所值的,统一的店面,统一的配送公司配货,严格的管理,更加吸引消费者;严格的价格体系,完善的检查,质保金和奖惩制度等管理模式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因此集客率更高(行业名词,类似于客户认同感和上门率的统称),销售业绩远高于同等地段的个体便利店。而且方便转让,虽然建店费用较高,但是其中包括了加盟质保金4万元和手续、装修等费用,因此转让店面时能要出比个体便利店有更高的价格,也能更快出手。 品牌便利店扩张意在占领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商家在扩张某一区域的销售网络时并不是盲目的,它会对这一区域的市场保有量、潜在客户进行评估,对市场容量有多大进行考量。另外,对同区域的不同地区、各条路段也会进行划分,来决定便利店的增加与否。而随着市场保有量的增加,过少的便利店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产生的空白会迅速被竞争对手和小型个体便利店占领,这样就会削弱自身品牌的影响力。 从加盟商的角度来看,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拼服务、甚至拼位置,成为了他们的竞争砝码。而对消费者而言,在商品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去哪里更加便捷,谁服务质量更好,也就成了他们选择的主要标准。所以说,便利店的增加对消费者来说,是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对代理商来说,确保老客户不流失,发展新客户,将提高服务质量作为销售保障的做法也越来越普遍。 □本刊记者 王晨 朱永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