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1月30日发表声明称,美联储决定与加拿大、英国、日本、瑞士和欧洲央行采取协调行动,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以支持全球金融体系。分析人士认为,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当下,美联储此举旨在缓和市场对美元的迫切需求,为解决欧债危机争取宝贵时间。 美联储宣布,从12月5日起,与五大央行之间现有的临时美元流动性互换利息下调50个基点。此外,延长与五大央行的临时性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至2013年2月1日。 临时性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诞生于次贷危机时期。根据协议,别国央行在面临美元短缺问题时,可以用本币向美联储兑换美元,并约定在未来以同样汇率换回。由于对期限和汇价进行了约定,因此这一举措不会对国际外汇市场美元对相关货币的汇价造成影响,同时解决了海外金融机构对美元资金的需求。 2008年9月,美联储首次宣布联手主要央行提供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以解决当时很多外国银行美元短缺问题。该协议到2010年2月终止。2010年5月随着欧债危机恶化,美联储重启该协议。今年6月,美联储又将这项政策延长至2012年8月1日。此次美联储决定将利息下调50个基点,七天期的美元互换利息从之前的1.08%降至0.58%,意味着美元融资成本大大降低,尤其有助于缓解欧洲市场的美元紧张局面。 今年以来,由于欧洲银行在希腊债务问题上有着巨大风险敞口,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纷纷停止向欧洲银行业提供美元贷款。根据摩根大通的研究报告,过去一年中,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等机构对欧洲银行业关闭了逾7000亿美元的贷款渠道。欧洲银行业的美元融资渠道正在枯竭。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央行集体行动,旨在缓解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全球压力,提振金融市场信心。 除西方六大央行外,1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近三年来首次下调。巴西同日也宣布将基准利率再次下调50个基点至11%,这是巴西8月以来第三次降息。 受全球央行集体行动提振,美欧股市11月30日大幅上涨。其中,道琼斯指数收报12045.68点,涨幅为4.24%,创近三年来最高单日涨幅。 然而,主要央行的举措虽可降低美元融资成本,缓解欧洲银行业的美元短缺问题,但美元短缺却并不是目前欧洲最主要的风险源。分析人士认为,欧洲债务问题不可能仅通过提供流动性就得到解决,央行干预其实是在为欧洲国家的财政改革争取时间。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