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民文化与“富”民产业“比翼齐飞” |
——临朐文化产业发展纪实 |
|
□本报通讯员 马世波 刘明志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风生水起”;奇石、雕塑、小戏、书画四大文化品牌“熠熠生辉”;龙韵文化艺术城、奇石市场二期、华艺雕塑等文化产业龙头巧妙布局……临朐立足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的优势,大力推进“文化兴县”战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奏响了临朐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华丽乐章。 庭院文化让“独乐乐”变“众乐乐” 虽然已是深冬,在东城街道陶家庄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却“暖意融融”,吃过晚饭的村民像往常一样都自发聚到这里,扮上妆,“秀”上一段自编的吕剧。坠琴师傅丛书山高兴地说:“以前生活太单调了,现在也能跟城里人一样唱唱戏、跳跳舞,挺乐呵!” 小院落变成了大舞台,小文化做出了大文章。近年来,临朐为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大院、社区广场等“小舞台”作用,实施了镇街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及农家书屋等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在镇街均建起综合文化站,300处文化大院、180处农家书屋也“开花结果”,数字电视整改入户率达到75%、农村电影放映实现全覆盖;引导培育“庄户剧团”、农民演艺队,编排了一大批反映基层火热生活、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小戏、文明小戏,为群众奉献文艺演出300余场,其中,《奶牛社长》获得全国电视纪录片金奖。 文化沃土孕育品牌“百花齐放” 在灵山慧水中,会唱曲、玩奇石的庄稼人比比皆是,能书会画的“大家”活跃乡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临朐摘获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殊荣。 品牌是文化的精髓。临朐把培育文化品牌作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植县域内文化沃土。依托丰富的奇石、观赏石资源,打造“石”文化,“垒”起了买全国,卖全国,成为“中国观赏石之乡”、全国最大奇石集散地;书画之韵“根深蒂固”,全县各类文艺协会达20多个,国家和省书协、美协会员60余人,书画创作骨干1800多人,爱好者3万多人,享有“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盛誉;雕塑品牌“声名鹊起”,拥有雕塑企业126家,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13人,年可创收6亿多元,“山东省工艺雕塑特色产业基地”、全省十大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等殊荣“实至名归”。奇石、书画、雕塑等文化品牌“花开璀璨”,撑起了临朐文化产业发展“龙骨”。 文化内涵擎起文化之城 小路变通衢、平地起高楼、景观河摇身风景区……70多岁的李龙飞每天早上都去他家附近的龙韵文化艺术城逛一圈,吸引他的不光是依山傍水、清新优雅的环境,更有集当地民俗文化产品于一体的建筑群。 临朐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三赢”。奇石市场的改造提升、观赏石市场的规模扩张、高端文化产业基地的打造,助推“奇石、雕塑、书画、红木家具”四大特色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全县文化企业和文化工商业户达1.6万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布局结构合理、主导产业突出、本土特色鲜明、创新力和竞争力较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凸显;民俗文化园、县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拔地而起”,“三馆一中心”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县文化馆达到了国家一级馆标准,促进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双提升;沂山、老龙湾、海浮山、冶源水库等文化休闲景区魅力四射,石门坊、山旺国家地质公园、朐山等景点文气斐然,文化内涵尽情滋润这座文化之城,让群众尽享文化滋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