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制改革 增强基层服务 提高保障水平 |
滨海医疗卫生事业彰显民本理念 |
|
|
本报讯 (记者胡荣田 通讯员刘淑斌)近年来,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做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这三篇大文章,解放思想,探索创新,加大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彰显民本理念,显著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2010年,滨海区与市人民医院实现合作,由后者对滨海人民医院实施托管。托管后,市人民医院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优化医疗队伍,提高诊疗水平,构建高效运转机制为抓手,让滨海人民医院真正成为人们家门口的放心医院。托管以来,人民医院派驻的专家及管理团队,几乎涵盖滨海医院所有临床、医技及行政科室,累计达到80余人;新招聘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7人。医院基础建设投入达837万元,改建内科病房楼,新建呼吸内科、小儿科、查体中心等科室,床位数由原来的192张增加到299张。不断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新设备,投入2100余万元,以融资租赁、招标采购的形式,先后购置磁共振、西门子螺旋CT机、彩超等设备,为广大患者就医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设备保障。 同时,滨海区大力实施医疗惠民行动。滨海人民医院开展护理示范病房创建活动,覆盖87.5%的临床护理单元,先后有2处病房被评为潍坊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累计服务208人次;实施急救患者先诊疗后结算制度,累计有115人次享受优惠;开展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为31名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手术;实施“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医院志愿者达到68人。 增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滨海区在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通过全省网上招标采购,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全年财政预算补助资金214万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价格较以前下降42%,切实减轻了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滨海区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30元,并列入十大惠民实事,建立督导考核机制,狠抓落实。对全区城乡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印制健康教育处方,组织社区人员到农村、社区开展义诊、宣传活动,与疾控中心联合在电视台开设健康教育讲座专栏。 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2011年,滨海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实现市、区两级统筹,居民到市级医院住院,不用再办理转诊手续,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就医。新农合提高筹资标准,人均筹资总额为264.27元,居全市第一,县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最高为75%,住院报销封顶线为10万元。区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实行网络直报,市级即时结报工作正在进行。滨海区还开展了以总额核算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机构的费用增长,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目前,该区由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等共同组成的基本医保制度体系覆盖了几乎全体居民,为群众构筑起一张坚韧的保护网。据了解,今年滨海区将进一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实施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进一步提升医院服务水平,狠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努力推进全区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