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已经过去,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步履坚定,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但这一年百姓密切关注的增收、物价、房价、股市等话题仍在延续。2012年已经走来,中国这艘巨轮,仍将在各种机遇与挑战中劈波斩浪。在能够预见的大事、趋势之中,有哪些热点值得人们重点关注,又可以有哪些憧憬和期盼? 2012:中国热点前瞻 展望2012,又将是风起云涌的一年。中国这艘巨轮,仍将在各种机遇与挑战中劈波斩浪。 在能够预见的大事、趋势之中,人们可以有怎样的期盼? 党的十八大召开,领航中国新征途 将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的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也将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重要会议。 观察人士认为,中共十八大不仅是2012年中国的大事,世界也将为之瞩目。十八大将选举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如何引领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走向,人们拭目以待。 “神九”“神十”,女航天员是否上天成为悬念 神舟九号、十号飞船将陆续升空,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进一步验证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表示,神九、神十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试验,至少有一次是载人飞行。目前,已经完成对接航天员乘组的初步选拔。究竟是上半年发射的神九,还是下半年发射的神十,将进行载人飞行?这要等到对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全面评估完成之后才能确定。 女航天员是否参与神九、神十飞行?中国首飞航天员、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表示,包括两名女航天员在内的乘组正在按计划进行交会对接任务训练。 出征伦敦奥运会,比金牌更重要的是健康 面对伦敦奥运会,盘点中国军团实力,可谓有喜有忧:北京奥运会因伤退赛的“飞人”刘翔,近年来强势回归后仍有冲金潜质;法网夺冠后,李娜已是中国体育的一张名片,来年只看她能否“止跌企稳”;乒、羽、跳水自是优势项目,然已“强者益强”;“三大球”仍无起色,男足已无缘伦敦,“无姚”男篮前途未卜,曾经辉煌的中国女排也不容乐观…… 多数专家认为,伦敦奥运会中国军团金牌总数肯定缩水,丢掉第一的“宝座”或不意外。但是,健康和快乐比金牌更重要,人们更期待的是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 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思路将出台,各项改革顶层设计指向明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日前表示,2012年要尽快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近年来,收入分配改革一直备受关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2012年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有利时机,外部环境对这一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假如不断恶化的欧债危机再次导致世界经济增长下行,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实现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由外贸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型,首先要缩小收入差距,是提升百姓应对挑战的信心、理顺现阶段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源头和关键之一。事实上,当前体现结构性减税思路的新一轮税制改革,已经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公众呼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关切,中低收入者和小微企业税负水平可望进一步降低。 2011年12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2012年将深入研究和确定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适时推进改革。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这一思路。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文化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都明确指向一点:进一步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新医改第一阶段收官,公立医院改革有望进入实质性阶段 我国新医改第一个三年阶段性任务接近完成,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的补贴标准和覆盖率都提高了,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在农村很多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有所缓解。但是,新医改仍面临艰巨任务。 一个好消息是,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将进一步提高到年人均240元。但药价高、挂号难仍让城镇患者倍感焦虑。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公立医院“以药补医”的格局没有破除。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已经开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认为,这项工作应尽快全面推进,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500万套保障房将建成,楼市调控进入攻坚阶段 继2011年完成开工建设保障房和棚改房1000万套的任务之后,中央又提出,2012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竣工量要高于今年。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重要的是落实到位。数量上要落实,要克服保障资金制约等问题,确保房子及配套设施如期竣工。质量上要落实,住房是群众安身立命之所,质量安全必须紧抓不懈。分配上更要落实,务必做到保障房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不能让该保障的“落了空”,而不该保障的“搭便车”,这需要在程序、监督、技术等多方面严格把关。 2012年对中国楼市走向来说将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购房者、开发商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在关注。2011年岁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有专家直言,只要坚持实质性调控,房价由涨转跌,回归合理水平值得期待;如果放松调控,或者是无实质内容的“空调”,房价再由跌转涨,甚至大幅回弹也不是没有可能。 以“限”为核心的楼市调控政策也并非万能良药。虽然“限购令”效果明显,也应防止政府部门形成长期的“限购依赖症”,从而忽视房地产改革的制度性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晓灵认为,应更多运用税收手段调节。 2012:期待民生谱新篇 2012年新开工保障房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竣工量要高于2011年; 进一步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 实现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 岁末年初,一系列2012年度的民生指标相继公布,令人期待。 民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投入。2011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约占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0509.92亿元,比2010年增长18.1%。 展望2012年,民生事业要想实现大跨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特别是随着市场需求增速减缓,对于就业等方面需求也会减少,群众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一系列问题矛盾将更加凸显。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物价上涨,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和住房价格过高等问题仍然是公众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面对社会公众的热切期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清晰信号“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向民生倾斜,加大民生支持力度。 教育:将进一步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对地方开展营养改善计划给予适当奖补。 医疗: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投入力度,对贫困人口给予医疗补助。 社保: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中央财政分别按月人均15元和12元增加补助资金。实现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就业:大幅增加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安居:为更好地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2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增加补助资金,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困难市县的补助力度。 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仅凭资金投入还不够,必须大力推进民生领域的改革,突破一些制度性障碍。 从岁末年初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召开的会议上,我们可以感受到2012年,民生领域的改革将加快步伐。 2012年国家将制定实施“十二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有关部门将编制实施“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还将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吸引银行贷款、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明确就业优先战略;抓紧起草建立校车制度的意见,并且做好与《校车安全条例》的衔接工作;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力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 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校车校园安全……一系列事关群众安全感与幸福感的重大民生制度建设正在推进。 民生无小事。人们期待着,2012年交出一份令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2012:百姓新年新愿望 新年伊始,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他们谈对新年的期盼。 ◆物价: 期盼涨幅继续回落,生活质量能够保证 新年的第一天早晨,记者来到合肥市阜阳路桥集贸市场,在与前来买菜市民的交谈中,感受到了过去一年的物价变化。 “我觉得蔬菜价格没有多大变化,即使是超市里卖的都不算贵。”家住附近的市民王学琴说,可肉类价格涨得太快了,比如猪肉,去年这个时候一斤才11元,可现在都涨到14.6元了,羊肉涨得也很猛,从去年的一斤16元涨到了现在的25元。 77岁的王学琴已退休多年了,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的退休工资一个月才1500元,而平常的水电、煤燃气、电话费就要花掉200元,还要扣掉物业费,剩下的仅够买菜吃饭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哪怕只涨一点点,生活质量都会下降的。” 王学琴对物价的亲身感受,代表了大多数居民的心声。2011年第四季度,由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68.7%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记者从安徽省物价部门了解到,2011年11月份,安徽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回落到4%,这是安徽省从7月份开始连续第五个月回落,也是当年回落幅度最大的月份,与10月份相比回落1.6个百分点,同比涨幅创下了13个月来的新低。 对于新年的期盼,王学琴希望今年的物价涨幅能继续回落,“听说国家要给我们退休人员加工资,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日子一定好过多了。只有工资上涨的速度超过物价上涨的速度,老百姓的日子才有奔头呢。”
◆房价: 期盼真降价,而不是开发商玩“噱头” 新年伊始,普通老百姓对楼市有何期盼?1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北二环上的中国铁建国际城售楼部,趁着新年第一天,不少想要买房的消费者纷纷“探路”新年房价。 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孙玉雪是个不折不扣的“刚性需求者”。“想买房不是一天两天了,我和男朋友快结婚了,总该有个自己的家。”她告诉记者,她从2010年便十分关注合肥各大楼盘开盘的信息。一直没有下手的原因是她觉得楼市不稳定,国家政策一直在紧缩。 和许多购房者一样,孙玉雪的感受是国家调控政策的直接反映。刚刚过去的一年,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断加强,经过持续调控,全国房价呈现止涨回落趋势,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平均环比指数在去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2011年房价的确有松动,但我们觉得还是没有降到理想价位,如果我看中的学区房跌到6000元以下,我就会立刻出手!”孙玉雪坦言。 展望新的一年的房价走势,孙玉雪说,尽管开发商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活动,但她认为只有降价才是真实惠。“我觉得那种两房买三房、买房送电器之类的广告纯粹是噱头,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实际房价多少钱一平方米,新年我最盼望的就是房价能真的降下来!” ◆股市: 期盼规范健康发展,能够分享投资收益 “2011年的中国股市步步惊心,像一部‘恐怖片’。”2011年12月30日,中国股市最后一个交易日,丁彬坐在电脑旁,却不敢多看一眼当天股市的行情波动,偶尔瞟一眼大盘,便赶紧关掉页面。当天股市以微弱涨幅收盘。然而,全年A股以21.68%的跌幅惨淡落幕,创下史上第三大年度跌幅,仅次于2008年和1994年。 让投资者不满的是,股市萎靡,融资却仍超9000亿元。巨额融资的背后是新股的持续破发。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82只新股中,有77只上市首日破发。伴随高价发行、加速扩容的是一大批亿万富翁的诞生,在催生大量股市新贵的同时,中小投资者亏损累累。 丁彬提起这些,显得十分懊恼。她和老公多只股票被套,几十万元的投资突然之间“人间蒸发”。“股市不堪回首,2012年到了,我没有其他什么期盼,就盼望着中国的股市能尽快规范起来、健康发展,让我们这些小散户也能分享投资收益。”丁彬说。 刚刚履新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之后重拳出击内幕交易,第一次发出“对内幕交易零容忍”的警告。多起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案被披露。此外,还颁布了最新的分红制度、退市制度。丁彬说,这些动作,让他们这些小散户看到了即将上演“喜剧片”的希望。但愿2012年,股市能够走出熊市,快快牛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