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教育
 
标题导航
中国城市建筑丢了“中国味”
安全宣传不放松
实名制不是万能钥匙
2012年01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名制不是万能钥匙
张志君



  近日,福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购买紧急避孕药须实名,有网友质疑这一规定可能泄露公民隐私。福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称,做出实名认证规定,是为了贯彻国家的要求,也是担心有人滥用紧急避孕药药品。 
  在实名制蔚然成风的今天,紧急避孕药也成功搭上了这班车。可是,实名制真的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药吗?为何福州此举能引起舆论的一阵哗然?诚然,是药三分毒是为常识。紧急避孕药的副作用是毋庸讳言的。福州采取“避孕药实名制”,一定程度上给那些吃药伤害身体的女性敲响了警钟。可是作为一项措施,避孕药实名制的出台还值得商榷。
  据福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称,作出这一规定是为贯彻国家六个部门联合下发的《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这里所指的“两非”是指“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可是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样的规定所指向的是医疗机构和一些商业场所,而非公民个人。购买避孕药实施避孕,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人身权利,却因为“购买避孕药须实名”的事实而使个人的权利受到了伤害。并且这样一项行政措施的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通过实名制不可能迅速起到防止滥用紧急避孕药的结果。唯一起了变化的是,“避孕药实名制”让那些避孕失败的人在买紧急避孕药时,多了一丝个人隐私可能被泄露的担忧。
  作为一种公共管理手段,实名制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但实名制不是万能解药,能够解决一切的疑难杂症。实名制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比如说火车票实名制就是对症下药的典范,实名制一出,黄牛党倒台,这就是值得倡导的。但是有病乱投医,不该实名制的时候,乱用和滥用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倒可能是一场闹剧。要知道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有明确的界限,行政部门强行干涉人家的私生活,以道德的名义随意越过权力边界,是一种权力的异想天开,是对私权的伤害。
  尽管“避孕药实名制”的初衷是善意的,但是在既缺乏严格监管,又缺乏相应处罚措施,保密主要“靠药店工作人员自律”的情况下,个人信息、个人隐私被泄露几乎是必然的。但除此之外,此“避孕药实名制”凸显了权力政策的随意性和任意性更值得我们关注。当下,总有一些政府部门对自身行政权力过度自信和放纵,他们总是认为权力是万能的,无往而不利的,殊不知,对公众而言,这种无知的权力观比什么的伤害都要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