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了我国经济2011年年报,全年9.2%的增长速度符合此前的预测,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 与前几年相比,全年9.2%的增速是一种回落。这种结果的背后,既有国际需求放缓的因素,也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作用、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 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区域梯次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依然处在较高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我国中长期增长的潜力会在“十三五”而不是在“十二五”期间出现拐点。未来5年中国经济仍将运行在近30年增长潜力的合理区间(增速8%-12%)。 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较好环境。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固然可以在短期内刺激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阻碍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也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把今后5年的经济发展预期增幅确定为7%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增速出现适度回落也是正常现象。随着我国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的综合成本在上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储蓄率下降,都会导致利润空间缩小、投资支撑经济增长的贡献缩小、经济增长中长期潜力适度收窄。因此,对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应以平常心看待。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