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公告

第03版
公告
 
标题导航
欢欢喜喜过新年
严查食品安全保障节日市场
我市拨1.1亿元助困难群众度春节
山东大雾消散交通恢复正常
美防长称美军已为应对海湾紧急事态做好充分准备
叙利亚政府军在边界地区大规模“清剿”反政府武装
美国影像产品巨头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潍坊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2012年01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欢欢喜喜过新年
——走访昌邑城乡看百姓晒幸福



  本报记者 王冠华 通讯员 李生涛 翟强
  龙腾霄汉开新运,鹊立枝头报好音。新年到来了,走昌邑城乡,看昌邑百姓迎新年的幸福生活。
组团进城购年货
  1月19日上午,虽然天气有点阴冷,但昌邑市的市场和商场里,依然是人头攒动。石埠经济发展区西金台村的李永乐和父亲、侄子正在选购年货。他说,其实,前几天他们已经在镇上的集市置办了一些年货,这次到市里来就是想再买一些新鲜蔬菜。
  然而,记者看到李永乐一家人都是两手空空,不禁有些好奇,他们刚买的几箱蔬菜去哪儿了呢?李永乐笑呵呵地说,他们是几家人一起“组团”办年货。现在农民都富裕了,一些村民还买了车,进城办年货很方便。于是,村里几家人搭伙来到市场,大家分头进行采购,买到东西后,再送到停在市场门口的车上。
  李永乐说,现在,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忙活了一年,口袋里有了钱,一定要好好过个年。说着,他指着自己和侄子手里的猪后肘说:“这两条猪后肘就花了200块钱,俺还要买些鱼、猪蹄和蔬菜。”说着,三人乐呵呵地走向市场的蔬菜区。
重拾过去的年味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年味淡了。”下营镇廒里村的47岁村民李瑞章感叹道。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虽然家里穷,但过年却是翘首期盼的日子。
  “那时只要看到杀年猪,也就寓意着春节临近。”李瑞章还告诉记者,腊月二十三之后,各家各户开始做大饽饽、蒸年糕,有些人家的面食正月过后还吃不完。而现在在超市都有现成的,逛趟超市就都置办全了。以往的一些记忆似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以前过年的热闹气氛已荡然无存。
  “过年就得热闹起来,不然哪像过年的样子?”为了重拾过去的年味,李瑞章跟村里的老少爷们一合计,今年把村里的秧歌队拉起来乐呵乐呵,各家各户的主妇们则重新安起了面板,左邻右舍聚在一起做起了大饽饽。“看,连对联都是我们自己写的,不比街上买的那些印刷的差吧?”李瑞章乐呵呵地说。蒸饽饽、扭秧歌、写春联、挂灯笼等等,一系列传统民俗将缤纷登场,让本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重现,重温孩提的过年梦。
回家过年真幸福
  1月18日傍晚,潍坊火车站。李纪智刚走出火车站门口就不住地看着手机上的时间,脚步匆匆向汽车客运站走去,脸上充满了焦急和期待。他的手里提着大包小包,全是买给家人的礼物。“我有三年没回家了,很想父母,很想家乡。不知道现在家乡变成什么样子了。”坐上了回昌邑的汽车,李纪智兴奋地对记者说。
  李纪智是北孟镇高阳村人,大学毕业后,在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工作地在大连。“平时工作忙,经常出海,很少有时间想家,只有临近春节了,看着浓烈起来的年味,才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对亲情的渴望。”李纪智说,“对于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人,现在是最开心的,因为可以回家啦,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虽然为了买到回家的车票,他费了很多周折,但用他的话说,就是“踏上回家路,再艰难也幸福”。汽车启动了,透过玻璃窗,记者看到,他的脸上满是笑容。家,离他越来越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