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中有画 画中有字 |
—王承明立体榜书艺术欣赏 本报记者 张爱良 |
|
追根溯源,王承明在立体榜书艺术领域取得今天这样的不凡成就,与他墨香熏染的童年息息相关。 1962年,王承明出生于中国书画之乡临朐县的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父亲,当时是大队的老会计,源于私塾修习的娟秀毛笔字比他的算盘更招村里人喜欢;他的大哥,是村里学校的语文教师。每年,大半个村子的春联,就出自其父、其兄之手,幼小的王承明乐颠颠地干着研墨、摁纸角、凉字的小工活。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下,王承明很小手就痒痒、就握起毛笔习字了。敬惜字纸的他,对知识格外钟情,一门心思苦苦求索,门门功课优秀。1978年,恢复高考的东风催生了他脑海里知识的种芽,他金榜题名考入了太原机械学院自动控制系,1979年即获大学书法大赛一等奖。 学习工作之余,王承明临帖习书不辍四十余年,初学欧楷,后学草书,追二王、师怀素,博览诸家。近年来勤于中国传统书法发扬光大之研究,潜心研究书法的创新问题,最终厚积薄发,利用阴阳共生的理论指导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独创出龙纹体笔法,并将这一笔法应用到榜书中,独创出了立体榜书艺术,将中国传统书法的二维表现空间扩展为三维表现空间,将榜书大字的“势”与中小字书法的“雅”由对立到统一。其书法作品荣获国家专利、国家著作权保护,作品获奖于迎世博首届榜书大赛;获金奖、创新金奖于第一届全国诗书画印大赛,成长为山东省企业家书画协会理事。 榜书,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璀璨亮点。与其他书法形式相比,它更能体现中国书法那种大气磅礴、浑厚雄健的精神,更能给人以震撼力,也更能体现中国书法的精魂与气魄。王承明书写的榜书代表作“龙”、“寿”、“虎”、“鼎”、“爱”、“云”等,凝聚了他的大量心血和智慧,在书法界独树一帜,受到了专家和群众的好评:“字中能见三维画,领异标新运绝伦”。 一张横幅的草书“龙”字,如飞龙般器宇轩昂地凸现在白纸上,撼人心魄的形象感,彰显出刚健强劲、勇往直前的神韵。该字的布局:左上角龙头昂扬,龙身顺势盘桓几周,特别是后面那长长的弯成M形的龙身和飞翘上扬的尾巴,龙头舞动龙尾摆,颇有雄姿勃发之气势和力度,反映出一股拼搏奋斗、建功立业的时代豪情。此字一笔写就、一气呵成,墨色润枯相间,却多处呈现明暗不同的“龙纹”“龙鳞”,真不知王承明先生是如何鬼斧神工般造就的这条“活生生”之“龙”!壮志凌云腾空上的豪迈气质,跃然纸上。立体感,跃动感,翻江倒海的气势,充分体现出龙翔九天的效果,也表现出现代中国人抢抓机遇、锐意改革的冲天豪气。王承明先生说,写榜书难,难就难在一个“大”字上,大则字体难以掌握,更难笔笔精到。写好榜书,既要有深厚扎实的书法基本功,更要有超人之气力,还须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胸襟与气度,要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激情饱满,一挥而就。这样才能赏之让人心旷神怡,受到感染和启迪。这种立体榜书所追求的立体效果,可遇不可求,上千件作品中能出一两件有立体效果的精品已是万幸! 百福寿为先。“龙”之外,王承明先生的“寿、虎”字榜书最受欢迎。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寿”字是最受喜爱的汉字之一,看似普通的一个字,却蕴涵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幸福的期盼,对老人的祝愿。王承明先生独创的草书“寿”,与众不同,别具风采,含义隽永:乍一看是一个大“寿”字,再细看,又由“壹百年”三字组成,可谓内涵丰富、妙趣横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精深的艺术特色。国家版权部门为“壹百年寿”颁发了版权证书。王承明先生的立体榜书“虎”字,有老虎的威猛,上山虎,步步高升;将老虎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虎口、虎背、后腿、后爪,立骨显棱,虎尾更是栩栩如生。 “鼎”、“爱”、“云”……王承明先生的立体榜书,“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给人以美的享受。当前,中国文化已经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愿王承明先生继续创新,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祖国的书法事业、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贡献。大隐隐于市,我期待着更多痴情艺术的纯粹之人潜心创作出更多不朽的艺术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