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卢姝言 通讯员 孙波 王朋 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味不同。春节期间,记者走访寿光农村,感触最深的是涌动菜乡的清新文明气息和菜农移风易俗过大年的喜人变化。 文明春节——乱放鞭炮少了,自编春联多了 燃烟花、放鞭炮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年夜饭”,而在寿光,记者发现,以往刚刚进入腊月就响个不停的鞭炮声少了,很多村庄都设立了鞭炮集中燃放区,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大家聚到一块燃放欣赏烟花,欢乐祥和的过节气氛更浓。 “两个棚种菜种花种幸福;一双手迎风迎雪迎小康”“选准品种拓市场,人无我有;依靠科学增效益,人有我优”……腊月二十九中午,稻田镇西刘营村的刘春光一边张贴对联,一边朗诵内容,幸福的脸庞在红灯笼的映衬下越发显得精气神十足。 一副副春联表达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抒发着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喜悦之情,农民的幸福生活在小小的春联上得到完美体现。 健康春节——大吃大喝少了,健身活动热了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吃吃喝喝是一项重要内容,家家设宴,轮流做东,既无益于健康,又造成铺张浪费。在寿光,这样的情形明显减少,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走向健身广场,走进文化大院,丰富知识,锻炼身心。 在营里镇南单后村的广场上,前来健身的村民络绎不绝。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的单先生说:“往年过节是喝不完的酒、打不完的牌。这两年随着村里各类健身设施的完善,大家都喜欢出来锻炼身体,这样过年更舒坦。” 如今,健身过节已成为寿光农民的新选择。大年初一,在台头镇三座楼村,篮球友谊赛、拔河比赛、象棋比赛,让村民体验了别样的春节。村支部书记刘瑞祥说:“这些比赛都是重在参与,贵在交流,凡是参与者我们都给予奖励,目的就是创造一个交流平台,让大家在开心和欢乐中过节。” 低碳春节——柴火少了,沼气火了 “以前做饭,大家都烧柴草,烟熏火燎的。”营里镇辛庄子村退休老教师王平林说,“现在,村里200户居民中有190户用上了沼气,不仅方便,还减少了污染。” 春节期间,记者发现,寿光的很多村庄都推广使用沼气。这一新型清洁能源不仅让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家家烧柴草、户户冒黑烟”的农村厨房少了,农家小院干净了,草垛消失了,以往的露天厕所被新式厕所取代,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科技春节——少聊家常事,多寻致富门 春节前夕,在外创业、就业的农民和上学的学生返回后,关于创业、致富的话题多了起来。邻里之间你来我往,泡一壶茶,拉半天呱,谈论的话题不再是“张家长李家短”,而是科学种菜、创业致富,老话题融进了新元素。 大年初三,营里镇的养鸡专业户孙联营家里“请来”了一位特殊拜年者——河北某机械厂的工作人员正通过视频聊天方式,向老孙介绍其公司生产的自动喂鸡设备。老孙说,自己一直想上这样一套设备,可是由于临近春节,一直没能去考察。这次孩子春节放假回来,给他接通了网络,用科技方式帮老孙解了燃眉之急。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寿光农民开始用网络学习知识、查阅资料、了解致富信息。送礼送科学,科技过春节,正成为菜乡农村的又一个新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