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专版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工作
澳大利亚外长访美期间突然辞职
否认大屠杀史实何谈“友好城市”
因否认日军南京大屠杀南京暂停与名古屋官方交往
南方大雾致我国部分机场航班延误
2012年02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否认大屠杀史实何谈“友好城市”



  据报道,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在2月20日会见前来访问的中国南京市代表团时,否认南京大屠杀,称“1937年‘南京事件’发生时,正常的战争行为是不可否认的,但所谓的‘南京大屠杀’是不可能发生的。”此事引起中国民众的极大不满。21日晚,南京市宣布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间的官方交往。
  的确,河村隆之的论调不值一驳。河村隆之在这之前也公开否认过南京大屠杀,但这次居然在官方场合、当着友好城市访问团的面,否认大屠杀事实,有一种“挑衅”的意味,实在过分,难以容忍。
  河村隆之的“恣肆”,让人们不得不思考“国际友好城市”应以何为本。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作为城市间的外交活动,属国家对外战略与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友好城市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昔日宿敌法国和德国发起了共建友好城市倡议,成为了国际上的范本。
  法德共建友好城市之所以成为范本,不仅是法德坚定地维护友好城市为“情感交流、弥合战争创伤”之宗旨,同时也巩固于德国对二战罪行的深刻反省。在德国,否认纳粹大屠杀属刑事犯罪。同样,法国近年来也规定,对否认“亚美尼亚大屠杀”的言行入罪。
  中国自1972年建立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以来,至今已经在世界上129个国家缔结了1817对友好城市。城市外交,开拓了城市之间的合作领域,相互借鉴了治市成功经验,增进了人员交流。但这些成果均是基于友好城市的“情感基础”,而尊重历史、不伤害对方感情是这一“情感基础”的核心。如果一边伤害着对方城市市民的情感,一边却在高喊“友好城市”,如何让民众接受?又如何“友好”得起来?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以及国际社会共同认定的事实,铁证如山,不容歪曲。两个城市“友好”了34年之后,一市之长还在大是大非的历史问题上挑衅,这是可悲的,也是可怕的,如果轻描淡写地应对,对两个城市的人民以及未来是不负责任的。这一事件,也值得更多城市和官员思考——“友好城市”之间该交流什么、如何往来?“友好城市”的名头,不能简单理解成为两地经济往来服务的工具,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应坚守应有的立场。(据人民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