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时评
 
标题导航
合力唱响富强生态幸福之歌
烹制民生“大餐”须有民生情怀
床头千日有孝子
今年潍坊风筝会活动项目增加
临朐外贸实现首月开门红
潍坊盲校聋校学生吃上免费餐
“可变车道”亮相潍坊街头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社区医护人员为居民进行耳道健康检查
市领导检查公路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
2012年02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床头千日有孝子



  俗话说:“百日床头无孝子”。可是,昌乐县法院57岁的杨树鑫,却被赞为“床头千日有孝子”之人。从1985年开始,他精心伺候中风的老父亲,至今已有27个年头了。在他的精心照顾下,经历过三次脑血栓的老父亲,除全身瘫痪外,各器官基本正常。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多亏杨树鑫及其家人持之以恒的孝心。 
  1985年春,在昌乐县朱刘镇工作的杨树鑫,得知父亲突然得了脑血栓后,立即赶回家,迅速将父亲送往医院,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半身瘫痪症。30天出院后,在家中打针吃药,一年后能下床行走了。1988年春,老人又有轻度脑血栓,住院治疗半月后又逐渐好起来。1990年,杨树鑫调到昌乐县法院工作后,立即把父亲接到县城与自己住在一起。2006年2月,老人又犯了严重的脑血栓,全身瘫痪,不能自行咽食,到医院抢救治疗一月后出了院。
  父亲出院后,杨树鑫按照在医院的进食方法,将给父亲的一切食物,如鸡子、牛奶、瘦肉、香蕉苹果等打成流汁,然后请医院护士把特制塑料软管,从鼻腔插入胃部,将流汁输入胃内。由于杨树鑫不会插管,只好5天请一次护士。这样“鼻饲”4个月后,父亲的神经和肠胃功能有了好转,逐渐能往下咽食了。5个月后,父亲能用左手拿匙子吃饭了。两年后,能用左手舀饭菜吃了。
  父亲住院期间,大便失禁。杨树鑫整日守在床前,随时用纸给他擦去、洗净。出院后,老人又严重便秘,六七天甚至十多天便不出来。杨树鑫先是学着护士的做法,买来灌肠药水,从肛门给父亲灌肠,三次五次还管用,能便下来,但以后就不灵了。怎么办?他戴上软塑料手套,蹲在床前,用指头一点一点地把“硬便”抠出来。同时,给父亲做好按摩。又去外地求医,买回中成药,让父亲常年服用,老人的大便功能慢慢正常了。
  为了让父亲便时更舒服一些,杨树鑫自己动手,按照自家厕所门的宽度,特制了一个“土轮椅”——在木椅子面上,挖一个椭圆形的洞,同时把“坐便器”上的软塑料坐垫,固定在洞口上。然后将椅子腿截去10厘米,并在4个腿上安上能自由转动的滑轮;再在椅子腿上钉上平木板,把便盆放在上面。父亲大小便时,把他抱在椅子上坐好,然后推入便所。这个特制的轮椅,渗透着杨树鑫的真诚孝心。他的邻居们说,这是一把“孝心椅”。
  在过好“饮食关”、“大便关”的同时,杨树鑫还为父亲把好“卫生关”。父亲不能坐时,他天天给父亲洗脸;三四天为父亲刮一次胡子,七天左右为父亲擦一次澡。父亲能坐住以后,他每天早晨把父亲抱到“土轮椅”上,推他在院子里、大街上看景。夏季四五天、冬季十天左右,为父亲洗一次澡。杨树鑫还根据父亲的视力、听力、身体状况,经常把老父亲抱到沙发上,陪他看一个多小时的京剧,让父亲充分享受亲情的关爱。
本报记者 韩立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