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新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三天编一本
比手艺
草根慈善情
女儿炫富“坑爹”谁更应反思
我市多条航线燃油费上调
寿光小门牌扮靓城市“脸面”
2012年03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根慈善情
本报记者 孙克义 通讯员 王新杰



  今年39岁的纪博,家住青州城区,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州市民,他有着一颗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心。从2004年开始,他便不间断地救助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如今在青州,只要提起他的名字,认识的人无不翘大拇指。
  “我下决心从事慈善事业,缘于一年前的一个帖子。”谈起走上慈善之路,纪博说。
  2011年1月28日晚上,纪博在家中上网浏览“青州吧”时,一条2009年的帖子映入他的眼帘:弥河镇薄板台村6岁的吴钰涵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了治病,家中已经一贫如洗,债台高筑……
  看完帖子,纪博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由于帖子发了已经两年,他不知道小钰涵是什么情况。第二天,他到医院查询,得知小钰涵已经出院,但是没钱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两年来只是每周回医院作一次检查。通过医院,联系上小钰涵的父亲后,他掏出身上仅有的1700元现金塞进了小钰涵父亲手中。他知道仅靠自己的能力是无法帮助小钰涵完成手术的。回家后,他和朋友便在网上发帖,筹划了一场“网络爱心接力行动”。仅仅1个月时间,就筹集了善款13万多元。2011年7月,小钰涵顺利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从此,纪博切实感受到了慈善事业的意义,对慈善事业越来越热心。
  2003年,东北小伙马来亚迎娶了青州姑娘陈青青,定居在青州市黄楼街道西十里村。没几年,他们的女儿呱呱落地,使这个美满的家庭又添了一份幸福。但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马来亚被查出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也就是俗称的“渐冻症”,每天只能靠家人按压胸膛来呼吸。为了照顾丈夫,陈青青辞去了工作,每天帮助马来亚按压胸膛,变成了老公的第二个“肺”,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日渐窘迫。纪博知道后,一有时间就去看望他们,帮着做饭、打扫卫生,或者替陈青青为马来亚按摩,每次都留下部分钱和生活用品。
  纪博从2004年开始就为贫困家庭捐款捐物,还积极参加青州市政协组织的“双百救助”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纪博就捐款、捐物约合人民币3万多元,参与救助贫困家庭100多个。
  纪博说,目前已经有100多人加入了他的志愿者队伍。仅去年一年,他就和大家一起参与救助活动50多次,募集善款、物资折合人民币300多万元,救助贫困家庭1000多个。今年大年初一,他又组织了一支4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到青州市中心敬老院和弥河镇敬老院,给住在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拜年,还凑了3000元钱,给每人发了一个“红包”。“钱不多,重要的是心意!”纪博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