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春三月,记者在潍坊综合保税区看到,多项工程、各类项目全面开工,遍地开花。其中,“五大中心”建设拉开了新春决战的序幕,一个国际化外向型经济新板块已初露端倪,一个服务于潍坊及周边企业产品进出口的平台已经搭建成功。 新上五大高科技项目构筑国际高端制造中心。该区开工建设的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项目、清华同方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歌尔科技二期项目、中科晶电晶片项目等五个高科技项目,总投资115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实现产值221亿元,成为该区骨干支柱项目。其中汉能太阳能电池项目,一期投资28亿元,建设年产能300MW的三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年产值50亿元。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项目,总投资15亿元,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及整套生产线,年产值130亿元。正在建设的圣和新材料项目、佩特来100万台发电机、电容式触摸屏、华潍新材料等6个在建高科技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这些项目的聚集发展,促进了总量扩张。 新上三大物流项目构筑国际物流中心。该区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保税物流功能,将青岛国际机场和青岛港口后移到潍坊综合保税区,拥有了无海港码头、无跑道机场,实现了商品、海关、商检、港口、机场的无缝衔接,大大提高货物和集装箱周转效率。在此基础上,又引进了瑞源仓储物流、中联圣国际物流等项目,保税物流仓储业务开展得红红火火,潍坊及周边地区的500多家企业前来办理业务。目前,新引进的年进口棉花100万吨的中基物流、裕源仓储和酒庄物流、中外运物流等三大物流项目正准备开工建设,项目运营后,每年从国外进口原棉100万吨,年可实现税收11亿元人民币,年实现进口额44亿美元。一个集仓储、物流配送、简单加工等于一体的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国际配送中心已初具规模。 “特色功能”构筑国际商品展览展示交易中心。综合保税区便利的通关条件和保税等政策已成为国际贸易商经营的首选之地。成排的保税仓库里整齐码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员工们正忙着给进口酒附加贴上中文标签。从2010年4月第一批进口红酒顺利通关至今,保税区内已经进驻了近20家生活消费类商品进口企业,进口商品涉及葡萄酒、橄榄油、国外烈性酒、奶粉等,其中进口葡萄酒类企业占了多数,包括全国前十强的酒类进口公司厦门优传供应链有限公司,早先入住的欧美亚公司、凯瑟王公司等,进口生活消费品来自50多个国家、600余种系列。下一步,交易中心将设立展示区、品酒区、名庄室、交易区等,引进低、中、高各种档次品牌,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同时,综合保税区还进一步丰富进口消费品类的内容,如巧克力、奶粉、加拿大冰酒、德国啤酒,以及女士箱包、化妆品等。 筑巢引凤构筑总部经济发展中心。综合保税区批复设立一年来,前来办理注册总部经济企业的客商比原来翻了一番,其“政策洼地”效应,已吸引了大批总部经济企业入驻,有时一天达十几家公司前来注册。去年以来,已有253家多家总部经济企业慕名前来注册。已投入运营的商务办公楼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企业入驻,该区正在规划建设4栋总部经济大楼,定于今年4月份开工建设,将满足500多家总部经济企业入驻需要。 本报记者 韩立新 通讯员 李兆鑫 李廷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