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首听民意 躬身为民忙 |
——昌乐以作风建设凝聚发展动力侧记 |
|
□本报记者 张传亮 通讯员 邓有峰 高伟仁 一队队干部深入基层,一批批项目陆续落地,一个个园区建设热火朝天……看得见的措施、看得见的实施、看得见的变化,这是今年昌乐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出的硕果,更是全县上下创先争优转作风促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老话题创出新路子 为了使干部作风建设年的目标鲜明、管用,昌乐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责任意识增强、工作作风转变、服务效能提升的新思路、新途径,从而拉开了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帷幕。 为确保学习教育活动不走过场,昌乐县委、县政府率先垂范,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多开调度会、推进会、经验交流会,召开会议不拘形式,或在田间地头、厂矿企业,或在项目工地、大街小巷,腾出更多的时间抓落实。今年召开的经济工作会、生态建设会、平安建设会、人口计生会等重要会议都是几会合一,全部采用电视直播形式,让广大干部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县里的决策部署。同时,该县不断完善领导包靠制度,把包靠工作延伸到各重点领域,形成了领导定期“走一线,到项目,靠企业”的优良工作风气,为全县机关干部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目前,县领导深入产业一线召开各种现场办公会、推进会、督办会28次,培育新兴产业16个,各产业板块成效显著、亮点突出。 老形式诠释新内涵 现在,无论是在村落、社区、企业、学校,还是在项目施工现场、车间地头,经常看到昌乐县各级领导干部的身影。无论到哪里,他们都会及时捕捉到一线的信息,获取到第一手资料,针对群众需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我们每周至少在村里住4晚上,实行轮流住村,只要发现片里哪个村矛盾纠纷多、安全隐患大,我们就住到那个村里。”朱刘街道副主任任丽告诉记者。随着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昌乐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进村入户直接联系群众进行工作调研,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研究解决。帮助基层找准发展思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各级干部还建立了《民情联系卡》、《民情登记卡》,方便直接联系群众、掌握情况和接受群众监督。截至目前,昌乐各级干部分别联系1000多户贫困党员或贫困户,记“民情日记”2万余条,开展帮扶活动3000多人次,制定年度帮扶计划205个,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105起,解决了多个乡镇和行政村的饮水、交通等难题。 老办法定出新标准 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是作风建设的根本落脚点。老百姓的满意度就像一把尺、一杆秤,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是衡量作风建设成效的最高标准。 为真正使服务群众求实求效,昌乐建立了县、乡干部驻村进户便民利民一线工作法,要求包村干部每周驻村时间不少于3天,农忙季节、重要活动、村“两委”换届等关键时期,自办伙食,吃住在村;每月5日、15日、25日固定与村“两委”联合办公,共同研究村级事务、解决实际问题。督查考核机制。县包村联户办公室定期组织实地检查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年底进行综合考评,结果作为基层党建考核和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个县还把一线作为锤炼干部作风、提升干部素质的重要平台,引导机关干部到情况相对复杂的农村一线接受锻炼、成长成才。今年以来,这个县已提拔重用了十几名一线干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