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始的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孤胆英雄大破狼群、荣归故里的故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在抗争中充满温情的故事,最后的最后,却发现都不是。以上我对电影所有的揣测都来自于对同类型影片的“刻板成见”,比如《完美风暴》,完美的故事结合好莱坞式的煽情,可是这部电影却完全忽视这一“完美”模式,多了几分成熟理性,少了幼稚的青春期的冲动和小资情调。 总体上讲,《人狼大战》的故事框架算不上新颖,由1965年的《凤凰劫》创立并由1997年的《势不两立》发扬光大的“坠机幸存者模式”,几十年来被无数好莱坞电影沿袭着。从这方面来讲,人类的创新能力有限,可是固定模式下不一定没有新颖的内涵。本片讲述了奥特威受雇于某大型石油公司,他在冰封万里的北极圈猎杀北美灰狼,以保护当地油田工人的安全。他是如此的心不在焉,以至于无论是在嘈杂的酒吧还是孤独的宿舍,他脑中浮现的都是他妻子的音容笑貌。只有在他端起猎枪,狙杀猎物的那一瞬,我们才能看到一位犀利、果断的猎手的形象。在石油工人乘坐的返乡飞机坠毁在茫茫雪原之后,这个故事才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脉络…… 个人以为,《人狼大战》的旧瓶装新酒,做出了不一样的味道。首先,这部电影把女性色彩摒弃得一干二净,这是一部非常爷们儿的电影,无论是飞机失事、人狼大战、严峻环境中的生存考验还是摇晃的镜头、不时出现的血腥场面以及深沉博大的男儿情怀,只能说,在任何一个镜头里都没有女性色彩,也就没有了类似电影中的煽情。再者,作为一部动作惊悚片,《人狼大战》并没有承载多么深刻的内涵,也并未引出多么振聋发聩的道理。本片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节奏的把握和气氛的渲染。事实上,本片中第一反派——北美灰狼并未频繁出现,它们在丛林中徘徊,在黑暗中窥视,却很少同幸存者发生正面的冲突。可以想象,在漆黑的夜晚,空旷的荒野,当冉冉燃烧的篝火被无尽的黑暗包围着的时候,当此起彼伏的嚎叫和炯炯发亮的狼眼不停在四周侵扰的时候,人类所感到的恐惧更为刻骨铭心。原片名The Grey意指狼毛皮的颜色,恰到好处渲染了影片悲壮的氛围。 观影过程中,狼并非观众憎恶的对立面,它们作为大自然中的存在,凭着生存本能而袭击幸存者。所以在本部影片中,主角的抗争没有道义上的敌人,狼没有错,它们不会去判断那些闯入领地的人类的意图和原因,而只会去无情地采取行动。那些幸存者也没有错,坠入狼窝是一种机缘巧合的无奈,这使得故事的内核进入了人类最基本的求生本能,谁胜谁负箭在弦上。“我们就是野兽!”一位幸存者之前曾这样说过,但在影片的最后,主角因体力不支而停下,将遇难者的照片一一拿出查看,里面记录着他们不能再继续的生活,主角脑海里浮现的是病逝的妻子,他父亲的诗,让我们看到在最原始的争斗中,那一抹人性的光芒。 在阿拉斯加的雪原上,绝望和希望是相生相伴的,你看得到暴风雪,也就看得到耀眼的阳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生存而殊死拼搏不是人类独一无二的特性,但惟有博爱和宽容才是那耀眼的光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