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首尔核安全峰会在韩国举行
市纪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召开
泰安市党政考察团来潍考察
昌乐国际宝石节4月28日开幕
第二届中国画节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生态昌邑建设交出“国”字号答卷
2012年03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擦亮绿色名片 强化节能减排 叫响环卫品牌
生态昌邑建设交出“国”字号答卷



  本报讯 (代选庆 李生涛 翟强)漫步昌邑城区内的潍河岸畔,常见一渔翁泛舟河上,船上的10多只鱼鹰时而钻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一会儿功夫,便捉上来一堆大大小小的鱼儿。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鱼鹰探水”表演,源于该市市民生态意识的增强和辖区内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近年来,昌邑不断扩大城市绿量、强化节能降耗、洁净城乡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交出了一份遍布“国”字标记的答卷。
  连续9年成功举办的“绿博会”,让昌邑叫响了“北方绿都”名片,城市绿化总量逐年扩大,上百多处苗木园区成为游人青睐的“绿色氧吧”。该市各类苗木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先后荣获“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等“国”字称号。加之每年遍及城乡的植树造林活动,现该市林地面积已达30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发展到10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5.6%,人均城市公共绿地15.2平方米。此外,该市还将城市绿化跟灵动的环城水系巧妙结合,做好“水绿相映”文章,形成星罗棋布的生态景观,提升了城市的品位。
  在给城市穿上“绿装”的同时,该市还从内部着手强化节能减排,坚持“源头”防治和“铁腕”治污,提高城市生态“内核”品质。纺织印染是昌邑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印染污水处理曾一度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昌邑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民营企业金丝达有限公司率先掀起了印染污水处理的革命,自主研发的“印染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变“治”为“用”,治污不仅不再花钱,还实现了节能降耗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该公司还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变废为宝,向垃圾要效益。经省科技厅认定两项目综合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为加快生态昌邑建设,该市一边严把环评、能评、安评“三道关口”,严禁“两高一资”项目落户,一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纺织、印染、铸造等污染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限、停、关了44家“五小”企业。近年昌邑市区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
  该市还创新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清洁工程,将全市691个行政村全部纳入环卫托管,彻底解决了“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现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国叫响了环卫工作“昌邑模式”,荣获“2011年度全国环卫行业创新奖”,入围了“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随着环境的改善,城乡居民的行为习惯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公德意识、文明素质普遍提升,形成了人人争做城市文明、城市环境建设者和守护者的人文生态格局。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