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
如果今年的“清明”前后没有“杜甫很忙”,首要的文化热点应该是海子,1989年3月26日,中国诗歌史上最杰出的天才之一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尽。每年的这一天也成为诗歌爱好者们缅怀海子,缅怀逝去的理想主义时代的集体仪式。各大门户网站也做了怀念海子的专题,但是很快被挪至一角,为戴墨镜骑摩托的“杜甫”、“李白”们腾地方。 当今诗歌很难为我们带来兴奋点,只有什么“下半身体”、“梨花体”以及最近出现的“废话体”能吸引一下大众的目光。之前先锋诗人乌青的“废话体”:“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特别白特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让普通青年愣了,文艺青年疯了,“范二”青年乐了,人们发现只要将废话用“回车”键断句后,再加上感叹词,诗就这样成了。还好有海子,23年如一日地满足着人们关于诗歌的正面想象。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那背着15年贷款的小屋子虽然无法“面朝大海”,但是读海子的诗,能给你在一刻钟的时间,从升职加薪、柴米油盐和无穷无尽的物欲中抽离,怀念大学读诗的日子,激起“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的愿望。 随着人们对“清明节”文化含义的讨论,在过去的一周,还有一个人从历史的故纸堆里浮现,那就是春秋时代的介之推。当“清明节”越来越成为“扫墓节”、“寒食节”,被误认为冬天过的时代,我们发现,单纯倡议传统民俗已经拯救不了节日,需要对节日文化做更深层次的挖掘。俗话说:“南有屈原,北有介之推。”介之推的“割股啖君”之功、“推功归隐”之志、“守志被焚”之气节里都包含强烈的自律精神和丰富的人生智慧,成为修身进德的一把标尺,对今人亦有很高的借鉴意义。期待全社会特别是教师、父母和文化工作者们,能够一起维护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几幅涂鸦漫画让杜甫抢了本该属于海子和介之推的“风头”,我们消解了死板老套的文化符号,成为了令人愉悦的全民狂欢,但笑过之后,却发现无力重构,因为浅薄,所以无法为它们注入当今时代的精神意义,狂欢过后,一地残破。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还能缅怀诗人与忠魂,但那时候的杜甫和李白可能已经被人遗忘,走回了课本与考题或被束之高阁,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