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解密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坊茨小镇的七道年轮
冯道—官场上的“不倒翁”
剩男剩女要罚款
2012年05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坊茨小镇的七道年轮
   德军司令部旧址 王向东摄



  马道远

  坊茨小镇是德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者共同建造的,带有明显的德日建筑元素。经过时光的剥蚀,殖民者和侵略者的赫赫武功早已随风而逝,中国人的泪水和血水也浸入了地层深处,唯有殖民者和侵略者留下的建筑静静地散布在坊茨小镇不足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坊茨是德文坊子的音译,相对于坊子旧城,坊茨小镇赢得了更多的青睐。
  坊茨小镇是德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者共同建造的,带有明显的德日建筑元素。经过时光的剥蚀,殖民者和侵略者的赫赫武功早已随风而逝,中国人的泪水和血水也浸入了地层深处,唯有殖民者和侵略者留下的建筑静静地散布在坊茨小镇不足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以德军司令部、德军医院为代表的103处德式建筑和以青岛领事馆坊子出张所、日本国民学校为代表的63处日式建筑,没有了昔日的华丽和威严,处处显露着破败和无助。
  坊子火车站是坊茨小镇的关键地标。不管是一马路、二马路还是三马路,都是在坊子火车站建成后逐渐发展繁荣的。围绕坊子火车站,坊茨小镇的历史就象年轮一样依次展开,清晰可辨。
年轮一
1869年

  坊茨小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9年。这一年的4月22日,德国地理学家斐迪南·李希霍芬来到了坊茨小镇所在的区域,也就是所谓的前后张路院和南北宁家沟。前后张路院和南北宁家沟裸露的煤层以及久远的煤炭开采史,激发了李希霍芬的好奇心和欲望。时隔13年,也就是1882年,他不仅在其所著的《中国》一书中详尽描述了坊子煤矿的地貌,还准确绘制了坊子煤矿的煤层断面图。因为李希霍芬的这次坊子之行,坊子丰富的煤炭资源进入了德国人的视野。
  李希霍芬第一次到达中国是在1861年3月,伴随他的是普鲁士海军的第一次远航。当时的德国虽然尚未统一,但普鲁士已经具备统一德国的实力,并且已经在实际上代表了德国。李希霍芬坚决支持普鲁士以及后来的德国海军在中国寻求立足之地,并且殚精竭虑地寻求在中国设立殖民地的最佳位置,几次考察,最终选定了胶州湾。他在《中国》一书第2卷中写道:“胶州海港的开放以及与内陆连接的交通线的开辟,是山东丰富的煤矿资源的前途所在,即使中国在物质上、科学文化上和工业生产上的崛起似乎会直接违背欧洲先进工业国的利益,尽管这是必然要出现的一种发展趋势。鉴于这种情况,外国列强必须保证自己在这一即将到来的大发展的时刻得到尽可能多的好处。”
  李希霍芬将普鲁士以及后来的德国的远东海军基地和远东贸易中心选在胶州湾,与坊子丰富的煤炭资源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因为煤炭是当时最重要的能源,德国远东舰队的航行需要煤炭,胶州湾的发展也需要煤炭。基于开发坊子煤矿、淄川煤矿和金岭镇铁矿的需要,基于开拓山东市场以及整个华北市场的需要,李希霍芬又提出了修筑胶济铁路的构想。
  虽然普鲁士政府和统一后的德国政府在殖民地的选址问题上曾有不同意见,最终还是遵从了李希霍芬的建议。
年轮二 
1898年

  坊茨小镇的建置史开始于1898年。这一年的3月6日,德国政府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胶澳也就是胶州湾。《胶澳租借条约》第二端第一款规定:“中国国家允准德国在山东省盖造铁路……由胶澳经过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往济南及山东界。”第二端第四款规定:“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之处,相距三十里内,如胶济北路,在潍县、博山县等处……允准德国商开挖煤斤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亦可由德商、华商合股开采,其矿务章程亦应另行妥议。德国商人及工程人,中国国家亦应按照修盖铁路一节所云,一律优待。较诸在中国他处之华洋商务公司,办理各事所得利益,不使向隅。”
  根据《胶澳租借条约》,德国取得了胶济铁路的修筑权以及铁路沿线30里范围内的矿藏开采权。尽管“大清国国家和大德国国家”申明签订《胶澳租借条约》是基于“将两国睦谊益增笃实,两国商民贸易,使之格外联络”的目的,但条约对中国主权的践踏,对中国人民情感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随着铁路的日渐延伸,随着煤矿的日渐开采,坊子人、潍县人乃至整个中国人的愤怒终于爆发了。时隔100多年,通过带有某种偏见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的报道,依然可以感受先人们顽强的抗争。
  1899年7月10日,《北华捷报》刊登了一则发自潍县的消息:“我们刚刚收到关于反对修建铁路的消息,这些骚乱意在破坏和阻止修建我们盼望已久的、从青岛延伸过来的铁路。6月18日,当一支勘探队在距高密东南12里、距胶州城40里的一个叫做柳树村的一家小客栈休息时,受到了一群反对修建铁路的暴徒们的袭击,一位广东籍工程师的腿被他们打断了。要不是客栈主人关上街门并向衙门求救的话,恐怕后果还会严重。附近二三十个村子已经联合起来,共同抵制侵占他们土地并破坏其风水的外国人。就在同一天,两辆给潍县附近的卡劳伟兹(carlowits)矿送铁管子的大车被拦截,铁管子被卸下,两辆大车则被赶了回来。这些无视法规的行为,使得外国人在这条去青岛的路上过往很危险。除非有中国或外国的军队来保护勘探队,否则,随时都有可能再度发生这样的骚乱。当确定在山东修建铁路,测量工作就不是件好差事,因为这意味着权力被德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给抢去了。实施铁路建设要比在纸上规划更为困难。”
  1900年4月25日,《北华捷报》刊登了一则发自潍县的消息:“随着德国铁路辛迪加继续推行穿过高密的铁路建设,这个地区人民的不满情绪又被点燃,而且逐步达到了顶点。本月10日,中国部队和反对修建铁路的团伙发生了一次小的战斗,好几个乡民被打死了……在这种骚乱持续的状态下,如何修建这条铁路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1900年7月11日,《北华捷报》刊登了一则发自青岛的消息:“靠近潍县的坊子有一伙钻探煤矿的矿工,他们在住所遭到义和拳的围攻。25日青岛派出一支30人的小分遣部队前去救援,不幸的是这支小分遣队由于山东巡抚的命令而在路上耽误了,因为正在那时,潍县教堂被毁的消息传到这里,于是就决定增派120人连同中国的部队一起,由范·舒勒(Von Schoeler)中尉率领前去潍县。”
  中国人的抗争虽然没能阻止胶济铁路的修筑和坊子煤矿的开采,但还是引起了许多有良知的德国人的反思。曾经担任胶澳总督府翻译、后来任东亚协会理事长的弗里特利希·威廉·莫尔在1920年指出:“只有那些在过去20年中对推动中国政治变革的内在因素毫无所知的人,那些没有看透中国人的心态、对于中国官员的精神所向和信念视而不见的人,才认为,在此期间,占主导地位的中华文明与青岛的德国文明发生了内在的交融,认为青岛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文明的使者,是对他们的鼓舞和示范。”
年轮三 
1903年

  坊茨小镇的市政建设开始于1903年。这一年,坊子火车站建成并投入运营。坊子火车站的建成并投入运营,在坊茨小镇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坊子火车站是按照德国二级标准站建设的,它是大量物资和无数乘客的起点或者终点。来自不同国度、带有不同目的的乘客在坊子火车站进进出出,渐渐催生了坊茨小镇。因为坊子火车站靠近一片小树林,坊茨小镇的第一条街道被称为茂林街,后又称为一马路。一马路呈东西走向,跟火车站北面的胶济铁路平行伸展。《胶澳租借条约》规定的德国租借期为99年,自信而又傲慢的德国人在坊茨小镇建设上呈现出从容的心态。他们像在德国本土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镇一样,在坊茨小镇建设了现代化的排水系统和电力系统,以及其它市政设施。
  德国人设立坊子火车站的最初动议无非是基于坊子丰富的煤炭资源。坊子火车站建成后,他们自然加快了煤炭的开采步伐。继坊子竖井开凿投产后,又相继开凿了安妮竖井和敏娜竖井。值得注意的是,安妮竖井和敏娜竖井分别是以当时的胶澳总督托尔柏尔的妻子和姨子的名字命名的。就是这位托尔柏尔,曾于1897年11月13日参与了夺取青岛的行动,于1898年3月升任胶澳德军司令,又于1901年3月以德国海军大佐的身份升任胶澳总督。
  坊茨小镇最初的繁荣离不开德国派驻坊子火车站和坊子煤矿的官员和职员,离不开德国在坊茨小镇的驻军。德国在坊茨小镇的驻军人数和在坊子火车站的官员和职员人数无从得知,但在坊子煤矿的官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人数却有据可查。1904年和1905年是43名,1907年是58名,1908年是54名。他们大都携带家眷,住在专门建造的洋房里。小镇的居民越来越多,商铺越来越多,街道自然也就越来越多。短短几年的时间,坊子火车站南面依次修筑了几条与一马路平行的马路,马路两侧都出现了大量建筑。
  德国统治期间,各种建筑风格被移植到了坊子,坊子成为德国建筑在海外的一处展览场,这些建筑风格有新罗马风建筑、外廊式建筑风格、古典复兴式建筑风格、青年风格派建筑风格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代表德意志传统特点的新罗马风建筑风格。中国建筑文化虽然没有在坊茨小镇占统治地位,但影响无处不在,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带有中国文化的印记。
  1914年9月28日,日本军队以没收德国资产为名占据坊茨小镇,并没有影响坊茨小镇的畸形繁荣。日本人依照德国人关于坊茨小镇的整体规划同样兴建了许多的建筑。只是日本人已没有了德国人的自信和底气,兴建的建筑相对简陋而已。花月、末广和昭月等日本妓院在坊茨小镇的创建,也在不同程度上暗示了日本人内心深处的不安。
年轮四 
1905年

  大量西方人在坊茨小镇的存在,必然会将西方文化带入坊茨小镇,但西方文化对坊茨小镇产生重要影响开始于1905年。这一年,德国神甫瓦利刚在三马路建立了坊子天主教堂。
  坊子天主教堂直属烟台教区管辖,占地70余市亩。教堂大门上方有高耸入云的单体塔楼,塔楼内悬吊合金铜钟一口,每日三次敲响。教堂内的大门里边是音乐楼,楼上置有钢琴,祭礼颂主时,由修女弹琴,配合女孩们合唱。教堂内正东是木制大祭台,祭台供有1.5米高的耶稣圣心像,圣心像下方有圣体楼,祭台顶部正中吊有铜链煤油灯一盏,教堂内设有木制神功楼、更衣室、长联椅、跪凳,跪凳后面有一条木栏杆。整座教堂为两层砖木结构,墙体均有砖砌立柱加固,屋檐下两边是五颜六色的玻璃窗,因其外形颇像一只发威的蝎子,又被称作蝎子楼。
  坊子修女院紧邻坊子天主教堂,与坊子天主教堂同时建立。修女院下设学校、医院、仁慈堂、绣花房和菜园等。学校在教堂北面,校名为崇光女子小学。医院在教堂大门东侧,院名为济贫院。仁慈堂设在学校大楼附近,分养老院和孤儿院二部。坊子天主教堂已于1971年9月拆除,坊子修女院主体部分至今保存完好。
  当教堂的钟声第一次在坊茨小镇响起的时候,当教堂的音乐第一次在坊茨小镇萦绕的时候,坊子天主教堂以及坊子修女院,必然会对生活在坊茨小镇的人们的心灵产生剧烈的冲击。他们必然会惊讶地睁大眼睛,尝试着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传统的中国文化,去解读自己的生存状态,去接触给他们带来了屈辱又让他们无法拒绝的西方文明。
年轮五 
1913年

  坊茨小镇的进一步繁荣开始于1913年。这一年,烤烟在坊子试种成功。
  坊子的烟草种植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20年。那一年,晒烟由福建闽江一带传入坊子,种植于坊茨小镇北面不远处的凤凰山一带。晒烟俗称本烟,因用高梁秸数层垛起晾晒而得名。对于坊茨小镇的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烟草并非晒烟,而是由美国引进的烤烟,或称黄烟。
  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后,立即着手在中国建设原料供应基地,1913年派员在坊茨小镇附近租种烤烟26亩,获得巨大成功。曾经在坊子火车站做小生意的河北大城人田联增,因雇人种植烤烟,1915年的年收入竟达10多万元。
  烤烟在坊子试种成功,吸引了无数烟草经销商的目光,便利的运输条件和烤烟用煤的易于获得,更是让众多烟草公司趋之若鹜。除英美烟草公司外,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南信烟草公司、中裕烟草公司、米星烟草公司、上海烟草公司、华成烟草公司、利泰烟草公司等相继在坊子建立机构,设立烟草收购处或者建筑复烤厂。位于坊茨小镇的南洋街就是因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得名的。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7年到坊子收购烤烟,尤其是1919年在坊子火车站南侧选址建厂后,英美烟草公司立刻将其视为坊子烟草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英美烟草公司曾经三次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接洽,试图收购其在坊子的分公司,但都没能成功。真正吞并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是华北烟草株式会社。
  华北烟草株式会社于1939年在北平成立,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产物。华北烟草株式会社成立不久,将南信烟草公司、米星烟草公司和山东烟草公司合并成立了华北烟草株式会社青岛支店。青岛支店借助日本的军事实力,通过发放许可证与派员进驻烟厂等方式,将中国人在坊子设立的烟草公司强行关闭,后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坊子设立的分公司改称华北烟草株式会社第三厂,统一管辖胶济铁路沿线各站的烟草交易,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年轮六 
1984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尤其是潍县战役胜利后,坊茨小镇空前繁荣,城区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人口也有了显著的增长。可是,这种繁荣到了1984年戛然而止。这一年的7月21日,最后一列客运列车驶离坊子火车站,再也没有回头。
  因为胶济铁路坊子区段截弯取直,新铺设的双线道轨没有经过坊茨小镇,坊子火车站成了一个仅用于货物储运的支线四级小站,冷清得透着伤感。尽管生活在坊茨小镇的人们知道胶济铁路没有必要因为坊子而多绕行10多公里,尽管生活在坊茨小镇的人们知道繁华终究会变为苍凉,但他们望着不再售票的售票室,望着没人候车的候车室,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失落。即使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生活在坊茨小镇的人们还会下意识地走到空旷寂寥的火车站,去等待不可能再来的旅客,去眺望伸向天边的铁轨。
  没有了熙熙攘攘的旅客,坊茨小镇的不少店铺倒闭了,并不宽阔的街道也变得宽阔了。坊茨小镇仿佛迟暮的美人,再也感受不到多情的目光,即使哀婉的叹息,也很难听到了。
年轮七 
2008年

  坊茨小镇的声名远播开始于2008年。这一年的12月8日,小镇启动了重生计划。在难耐的寂寞中苦苦思索,睿智的坊子人终于从坊茨小镇颓败的德日建筑中读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经济潜力。他们修复了德军军官别墅区,修复了正金银行和横田旅馆等建筑,还制定了连通过去和未来的宏伟蓝图,那就是将坊茨小镇建成具有欧洲风情的人文社区,续写小镇曾经的繁华。
  坊茨小镇更应该叫做凤凰小镇,不仅仅因为小镇的北面有一座凤凰山,也不仅仅因为小镇的西面有一条凤翔河,更重要的是小镇像一只涅槃的凤凰,它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如今的坊茨小镇已经成为潍坊市重要的人文景观,置身其中,不仅能欣赏到美轮美奂的书画艺术,品味到正宗的德国啤酒,更能感受到坊子人面对东西方文化所展现出的博大胸怀。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坊茨小镇的未来早已洒满了明媚的阳光,但其泛黄的历史,依然值得珍藏。因为小镇的历史是先人们用血泪书写的,凝结着不屈的尊严,凝结着热切的企盼。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