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克义 5月4日,昌乐县选派的60名以青年干部为主体的“第一书记”们,在各自村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帮助村里解决实际问题,度过了一个特殊的五四青年节。 “栽的时候一定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三公分正好,太深了容易烂根,太浅了浇水就倒。”清晨一大早,鄌郚镇良河源村南良“第一书记”周磊就来到村里的绿化现场,指导村民栽植绿化苗木,“剪的时候,一定要剪平,头上的新芽不要全部剪掉,留下一个,这样容易成活。” 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对于1979年出生的周磊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工作如何开展,曾让他上任之前倍感压力巨大。然而4月24日,到村上任的第一天,恰巧赶上村里研究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方案,作为县林业局林业站站长,自身的专业背景立刻派上了用场,自己也很快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主动承担起了村里的绿化指导工作。 “村里的这条南北主路,我们栽植了樱花、百日红、黄杨球等,这样就能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在村里一些脏乱差的地方,我们栽植木槿遮挡遮挡,以绿治脏、以绿治乱、以绿治差。”周磊的规划意见,立即得到了村“两委”成员的拥护和赞成,大家都认为,有了“周书记”,村里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就好开展了。 良河源村南良在整治前,村里连条像样的排水沟都没有。周磊到任10天时间,通过广泛走访调研,为这个村制定了详细的绿化方案。“经过这几天,栽植工作基本完成了,但是紧接着的管护工作直接关系着苗木的成活率,所有的修剪、浇水工作必须第一时间完成。”周磊告诉记者。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彻底改变了村里脏乱差的面貌,也让周磊这样的“第一书记”发挥专业特长,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下一步,我想着在进一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村里的实际,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管理、销路等方面的优势,指导村民们转变观念,搞苗木产业,增加大家的收入。”谈及下步工作,周磊信心满怀。 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抓手,昌乐县选派的60名“第一书记”,大多是年龄在40岁以下、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青年干部,他们铺下身子,真抓实靠,真正从感情上让群众认可、让村干部接受,成为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