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时评
 
标题导航
坚定信心 科学应对全力推动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4月份我国CPI同比涨3.4%
我市新增三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潍坊三人入围5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寿光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渔业示范区
本报5件作品获2011年度山东新闻奖
做一个对党负责
抓关键 促实效 合民意
丰富休闲文化活动 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2012年05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关键 促实效 合民意
——我市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综述(下)



  干部作风反映的是党性、体现的是修养、展现的是形象,事关一个地方的风气,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站在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和把握市委的意图,大力弘扬优良作风,树立和展现新的形象,有力促进了各项重点工作落实,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好事,赢得了广泛赞誉。
抓关键,发挥“一把手”带头作用
  各级领导干部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领导者,能否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决定着作风建设能否持续深入开展。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正着眼于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突出发挥领导干部模范表率作用,带头倡树新风正气,带头转变作风,大力实行领导包靠制度,抓班子带队伍,组织干部到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建设前沿,到重点项目建设的工作一线,到改善民生、联系群众的重要岗位,解难题、抓进度、促发展,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实践中锤炼良好作风。
  寿光市在干部作风建设会议上要求,加强作风建设要做到强化责任、强化实干、强化执行,把3、4、5月作为“招商攻坚月”,开展“百日大招商”活动,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对重大项目、包靠工作,靠前指挥,亲力亲为,真正把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在促进发展上;要求做到服务大局到位、服务项目到位、服务质量到位,把3月份作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月”,筛选20个新建重点项目,作为经济发展软环境监测点,加大干部作风监督检查力度。潍城区全面实施重点项目领导包靠制度,29名区级领导包靠60个重点项目,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项目高效推进;确定3月份为项目集中开工月,对总投资96亿元的福润得物流总部经济商务区、锦绣名郡等12个重点项目进行集中开工,带动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抓发展,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
  如今的滨海区,到处机械轰鸣、一片繁忙,一个个大工程加快上马,创新街东伸工程即将成为滨海区又一条连接东西城的交通大动脉,20公里长的沿海防护堤二期大规模绿化工作全面展开。今年,滨海区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总抓手,创新思路,转变理念,突出港口、产业、新城、生态四个战略支撑点,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区域开发,提升片区服务功能,实施各类工程160多项,掀起了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为宜居宜业滨海新城快速崛起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在作风建设中,向作风要战斗力、执行力,以“硬作风”提升“软实力”,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呼声。能否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提供有力保障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试金石,成为一致的检验标准。为此,各级各部门在作风建设中,围绕发展做文章,特别是以蓝黄“两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结合点,以作风建设为推动力,倡树讲真话干实事求实效的实事求是作风,锐意改革进取,强化比学赶超,努力提高工作标准和水平,努力以优良的发展软环境和高效的机关效能推动蓝黄“两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作为我市蓝黄“两区”建设的主战场之一,昌邑以转变作风,建设一流软环境为“蓝黄”战略保驾护航。在111个部门单位开展强作风、严纪律、提效能,服务蓝黄“两区”建设集中教育活动,举行政德辅导报告会130多场次,广开言论,收到意见建议487条;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中聘请政风行风监督员加强监督,形成了优良的作风和一流的环境。目前,该市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落户项目已达117个,总投资378.6亿元,其中投产项目47个,正在加紧建设项目59个。
抓民生,提高群众满意度
  “这样的活动实在好!以前没有机会和领导说上话,现在好了,领导直接到家,与我们掏心窝,我们的心暖了。”连日来,随着诸城市“五进社区”活动的开展,社区群众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诸城市以“五进社区”为载体,成立38个调研组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先后走访群众1.3万人次,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52条;各级领导干部开展群众工作日活动200余人次,共征求各类意见建议320多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10多个。
  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认识到,当前许多矛盾和问题的发生,根子在忽视群众、脱离群众。只有真正把人民利益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只有准确把握“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才能干出让群众满意的政绩,不负为政之德,获得百姓拥戴。因此,全市上下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联系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用各级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增加群众对生活的满足感、对环境的舒适感、对社会的公平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
  昌乐县建立了县、乡干部驻村进户便民利民一线工作法,要求包村干部每周驻村时间不少于3天,定期与村“两委”联合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各级干部分别联系1000多户贫困党员或贫困户,记“民情日记”2万余条,开展帮扶活动3000多人次,制定年度帮扶计划205个,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105起,解决了多个乡镇和行政村的饮水、交通等难题。
  风清气正,百舸争流。我市通过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全市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学习风气有了新转变,创先争优有了新突破,干部作风有了新改进,机关效能有了新提高。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上马开工,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发展环境更加和谐稳定。干部作风转变带来的实效,激发了干部群众的昂扬斗志,我市正沐浴着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活动的春风,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征程中迈步前行。


  □本报记者 周兴亮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