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绍堂
一位公交车司机师傅对残疾人特别照顾,见有残疾人上车立即提醒顾客让个座,下车时他会嘱咐慢一点,对重残者还上前去扶一把。笔者因身残多次受到照顾,心存敬意对这位师傅表示感谢时,他却微笑着说:“别客气,见残疾朋友就帮是我的习惯,凡事养成习惯就变得自然了”。这习惯可敬更可贵,如果助残成为每个社会人的习惯,“雷锋”岂不是天天在残疾人身边?每个工作岗位岂不都成了助残岗?那一年365天也自然都成了“助残日”。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源于习惯的支配,众人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助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变为每个人的自然习惯,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广大残疾朋友的期盼。残疾人是弱势群体,摆在他们面前有众多的困难,他们的幸福生活,固然需要自己自强不息的顽强拼搏,也需要社会人道主义阳光普照的温暖,需要关爱行动遍布在各行各业中,需要人人用助残的习惯随时随地为其排忧解难。 “助残日”要助残,但“助残日”仅是加油站。“助残日”众多活动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助残氛围,唤起人们心中的良知,让助残成为一种习惯。这助残良好习惯的养成,一靠培育美好心灵。思想支配行动,行动渐为习惯,善与美深深蕴藏心中,自觉助残才能出现在每时每刻中。二靠实实在在行动。让助残习惯变为高度自觉,坐公交车给残者让个座,盲人过马路上前扶一扶,在你的工作岗位上为残疾人提供点方便,力所能及帮残疾人做点事,一些看似举手之劳的细节小事,正是残者所需所盼。三靠着眼于持之以恒。助残的好习惯只有扎根于内心,化为持续的自觉,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让人人成为助残者,让天天成为助残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