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区加快“生态文明洁净家园”建设纪实 |
青山碧水诠释文明生态之美 |
|
|
□本报记者 王学元 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进村通道,一排排绿树掩映下的别致新居,一处处新建成的户用沼气池,一座座人气火爆的农村科技文化大院,还有村中心广场里休闲健身的村民……这是在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太保庄街道采访时,映入记者眼帘的精彩一幕。记者探访峡山城乡,所到之处,一路新风一路歌,峡山区干部群众用创建“生态文明洁净家园”的如火热情,在青山碧水间诠释着文明生态之美。 打造绿色生态体系 探索富民兴区新路 为了打造“生态秀水,宜人峡山”城市品牌,峡山区紧紧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大力开展“绿满峡山”植树造林活动,通过实施荒山造林、水系绿化、湿地保护恢复、骨干道路绿化以及农田林网等工程建设,积极推动生态文明洁净家园建设深入开展。城乡主要道路两侧、村(居)房前屋后和宜林空白地全部绿化完毕,峡山城乡呈现出一派满目绿色、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截至目前,峡山区共完成造林12706亩,村(居)绿化达标单位达到24个,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今年以来,峡山区还以建设全国有影响的有机农业示范区为目标,突出抓好有机农业基地化、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四化”建设,实现种养链式发展,加快富民步伐。计划年内建设有机农业基地达到400亩,转换期有机农业基地达到1万亩,绿色蔬菜达到8万亩。目前,新发展有机农庄16个、扩建4个,面积11730亩;达成投资意向有机农庄项目3个,面积1700亩。现在,峡山区出产的有机蔬菜已成功打入青岛、济南、上海等城市的高端市场。 提高干群道德素养 倡树健康文明新风 近年来,峡山区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力提高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养,大力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进一步健全村规民约,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该区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农村文明社区、文明集市、“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开展农村尊老、敬老、养老活动,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和体育活动内容,加快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街道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村级文体活动场所,确保年内新建21个农家书屋,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98%以上。 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提速魅力新区建设 峡山区着眼于全面提升城乡生产生活环境质量和居民文明素质,采取“政府补贴一点、部门帮扶一点、社会捐助一点、集体筹集一点、群众投入一点”的方式,切实加大“生态文明洁净家园”项目活动资金投入,加速魅力新区建设。 峡山区还把创建活动纳入年度科学发展考核,加强日常管理,落实长效保洁责任制。着力加强环卫队伍建设,为277个村配齐村级专职保洁员;加快畜禽专门饲养区建设,逐步实现养殖进区入园。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创建“一池三改”模式高标准沼气专业村;大力推广农作物机收、秸秆还田技术,发展循环农业;辖区各村专门划出柴草场,帮助农户联系销售作物秸秆,切实减少村内柴草堆;对可发酵利用的垃圾通过沼气循环利用,不可利用的垃圾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努力实现日产日清;搞好农村污水处理,加快大型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做好城乡道路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建设,为县乡路和乡村道路常年配备专业保洁员,积极加强道路全天候保洁管理。加强临街门店“门前卫生三包”管理;全面拆除乱搭乱建及占道违章建筑物、有碍观瞻的破墙、旧宅,对乱涂乱画的墙面商业广告和标语进行清理。积极整治农村沿路沿街店面的门头牌匾;全面清理区域内小企业、小饭店、小养殖场、小作坊,有效净化城乡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