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
最近流行一个词:“煎饼人”。这可不是指菜市场上摊煎饼的小贩,而是一个最新的网络热词,起源来自于某学校的考试题,指的是“薄而大”、“门门通、门门松”的万金油式的“知道分子”。文艺青年群聚网站豆瓣网上就有一个“我什么都知道一点”小组,云集了一批这样的青年,其实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煎饼人”,他或她一般是80后,大学毕业,用的一定是智能手机,方便随时上网查阅,他知道最新的澳大利亚移民政策,也知道市区哪家烧烤店最好吃;她会用单反相机拍出美美的照片,也知道怎么用酸奶机自制米酒;他知道网络上最新的美剧英剧日剧,偶尔嘴里还能蹦出几个法语单词……扯东拉西,洋洋洒洒,头头是道,这就是学名叫做“煎饼人”的人类。 此词一出,指责批评铺天盖地,什么“浮躁的产物”、“急功近利的心态”、“快餐文化的产物”等等。我们从上高中时文理分科就知道,专注能力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础,尽管我们要知天下事,阅天下人,但成为“煎饼人”,会消灭自己的创作力和专注能力。在专业学识方面,还是精、专、通为好,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下场一般都不怎么样。 但是转到生活起居方面,其实做个“煎饼人”也没什么不好,比如周围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我们必须很快知道什么是三聚氰胺,如何自检地沟油;要买房子了,怎么也得懂点基本建筑常识和法律条文,还得知道最新的银行贷款政策;要生孩子了,早教音乐、奶瓶选购、尿不湿的成份到如何给孩子起名的学问多少也得知道一点。生活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一技傍身固然重要,但是贵重到车和房,便宜到油盐酱醋茶的知识也不能丢掉,而且还多多益善。 像家里的老妈,就是我们身边最让人佩服的“煎饼人”,最高学历是小学毕业,但她生活学识之广博,可以让你学一辈子。她可能不知道谁是扎克伯格,但她会用最简捷的方法清洁电脑屏幕和键盘;她可能不知道现在南海边界的纷纷扰扰,但她会挑最鲜最营养的海鱼做大菜;她爱生活,会编织,还会上网打“够级”,菜市场上讲价是好手,带小孩儿的经验最无敌,她不是成功人士,也不是意见领袖,但她是生活上的“煎饼”老师,是我们一辈子学习的榜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