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兴亮 一年一度的全国统一高考将在6月7日至9日举行,而全市中考也将于6月12日至15日如期进行。日益临近的大考不仅是众多考生的一次重要成长历程,对家长来说,也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考”验。那么,家长在考试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怎样与孩子并肩作战呢? 保持情绪稳定, 切勿“传染”焦虑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希望孩子在大考中鱼跃龙门,为今后的成长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为此,有些家长在考试临近时表现出焦虑、烦躁、无所适从,这一方面是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和期待造成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面对这种考验表现出的经验缺失。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家长这一心理变化无可厚非,但切勿传染给考生,增加他们的压力。 这时家长应从自身做起,承担起自身的压力,不流露出焦躁等情绪,全力保持自然有序的生活状态,不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使孩子感受到一分稳定的信任。特别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平和的环境,把自己作为孩子最值得依赖和依靠的臂膀,真正把家经营成孩子心灵的港湾。因为,给孩子一个坚强而温馨的后盾,远比无数次的唠叨有用。 保障适度得当, 切勿盲目追风 大考,考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家长来说,考的则是后勤保障。面对大考,一些家长表现出对孩子过分的关注,一手包办孩子的吃穿住用行,反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甚至有的家长盲目跟风为孩子购买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和补品,给孩子来一顿“恶补”。殊不知,这些做法一是不科学,二是会影响孩子的复习节奏,这样做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其实,家长要做的就是适当的关心,而不是全包全揽的“保姆”式服务。在后勤保障上,家长应多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为他精心做一份晚餐,对孩子今天的衣着表现出认可等等,不仅能给孩子带来一份好心情,而且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对于孩子的学习,则要充分相信学校老师和孩子的安排。因此,家长在后勤保障上做到亲近而不是逼近,关心而不是管住才是最好的。 增进交流信任, 切勿继续加压 越是接近考试,孩子的压力会越大。此时,最忌讳的便是给孩子制造压力,甚至选择错误的威胁方法,如“考不好,你就别回来”、“考不上,就给我们丢脸”等,这些话语不仅不利于孩子复习、考试,而且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作为孩子的保护神,家长要更多地承担起倾听和分担的责任,找一个适当的时机,与孩子倾心交流,多听听孩子的感受,更好地了解和发现孩子压力的根源所在,进行及时的疏导,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 同时,尊重孩子的选择,根据他们的喜好,适当抽些时间让孩子看看电视或听一段轻音乐,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增加锻炼,都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调节身心,保持心情舒畅,提高考试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