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创新 突出特色 强化服务 |
市商务部门加快推动开发区转型发展 |
|
|
本报讯 (记者潘来奎 通讯员姚克强)今年以来,市商务部门认真贯彻全市开发区工作会议等系列重要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抓蓝黄“两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大探索创新、服务指导、政策落实力度,推动各开发区加快向特色、开放、创新、集约、功能、生态型园区转型发展。 加快推动开发区向特色型园区发展。突出各开发区功能定位,形成各有侧重、特色明显、相互配套的发展格局。推动市属开发区按照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存量抓调整,增量抓高端,引进一批大项目,培育一批大企业,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推动省级开发区致力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向蓝色高端转型、向高新技术园区升级。力争每个开发区新培育1个特色产业园,争创一批省示范园区。 加快推动开发区向开放型园区发展。抓住中日韩拟建自贸区的历史机遇,规划建设合作的载体平台,争取设立中日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和产业合作基地,引导开发区设立日、韩等国别工业园,鼓励企业到日韩设立营销机构、研发平台和工业园区。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对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市和重点国家(地区)主要城市举办经贸招商活动,加快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战略投资项目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推动企业境外上市,鼓励开展外资并购。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外贸发展新优势。推动富余产能向境外有序转移,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加快推动开发区向创新型园区发展。强化政策引导,运用财税等政策杠杆,鼓励引进国外风险投资基金、民营创业创新风险基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壮大创新主体。抓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并购境外科技研发机构。力争省级以上开发区均至少建成1个省级以上孵化器。 加快推动开发区向集约型园区发展。研究制定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推进兼并重组和管理创新,加快传统加工制造业向上游研发设计和下游营销服务拓展,走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思路,推动关联度高的产业和企业配套协作,加快产业链条式组合、园区化布局、集群化发展。 加快推动开发区向功能型发展。不断提升开发区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中介等专业化服务。发挥综合保税区在开发区建设和区域开放中的独特作用,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鼓励省级开发区创造条件申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对国家级开发区支持申设保税港区。 加快推动开发区向生态型发展。统筹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型开发区。从产业技术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污染物排放等方面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完善节能减排等硬性约束机制,逐步实现危险废物全部无害化处理等循环经济指标,鼓励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再生循环体系,指导各开发区年均培育3个以上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