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根农村,做农民的贴心人 |
——访潍坊移动临朐七贤镇营业厅主任曾宪江 |
|
本报记者 赵金凤 通讯员 邱玉君 雷锋身上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专心致志、深钻细研的“钉子精神”就是其中之一。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曾宪江正是学习了这种精神,带领团队不断提高本领,实现自己“为广大农民贴心服务”的理想。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扎根农村,把移动业务送到农民的家门口,做农民的贴心人。他知道,只有将自己的根深深地埋在农村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才会结出甜美的果实。 真诚和热心赢得农民信任 “蓝蓝的天空,绿绿的农田,整洁的房舍,正用手机打电话的农民,对我们这些从事信息通信事业的人来说,再没有比它更美的画面了。”记者到临朐县七贤镇采访的时候,曾宪江这样对记者说。他说,要像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土地,用真诚和热心赢得农民的信任。 曾宪江认为,要服务好农民,工作上扎实,吃苦肯干是根本,还要多动脑,勤思考。据了解,移动公司推出无线大话机业务以来,曾宪江和业务员深入农村,在村中搭棚设点,利用农民们回家吃饭的时间宣传,早出晚归,经常错过吃饭的时间。因大话机功能较多,他们对前来咨询的村民耐心地讲解,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使用。针对老年客户,帮助他们在话机上设置快捷方式,只轻轻一按某个键就可以了,许多老年人都高兴地说“服务真周到,真的很方便”。他们还在村里挨家挨户拜访。对那些工作时间紧,不常在家,身体行动不方便的客户送服务上门。在朱位村,70多岁的王大娘对记者说,她丈夫去世的早,儿子在外地上班,生活困难,曾宪江自己掏钱把大话机送给她,还经常给她打电话,在生活上给予她很大的帮助,这件事在该村传为美谈。他以真心来换取农民的信任,用阳光服务来温暖客户的心。 有些村比较偏远,他们不顾路途颠簸,把移动实惠的业务送到每一个村民的身边。遇到下雨天,村里一片泥泞,他们挨家挨户的走访,一走就是几个村,一天下来,两条腿成了泥腿子,皮鞋变成了雨鞋。为了确保村民话机出现故障时可及时维修、更换,他们在每个村建立了无线话机客户群详细档案。对一些年龄较大、行动不方便的客户进行电话回访或上门服务。在七贤镇,他们开创出一条完整的宣传、销售、售后服务的道路,移动大话机迅速推广,给老百姓带来方便和实惠。 钉子团队 勇敢向前 钉子之所以能钉进木板,就是因为瞄准目标,锲而不舍。坚定的信念是“钉子精神”的思想之根、动力之源,是钉子“不生锈”、“不偏向”永远向前的基本保证。曾宪江把营业厅团队誉为“钉子团队”:只要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真心真意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就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遇到难题大家群策群力。他们在长沟村推广大话机的时候,村民们刚开始不接受,他们集体想办法,找到该村一位办事仔细,又有威望的高大爷先试用,通过给其加入虚拟网,给他查看话费详单,确实节省不少话费。他们不怕麻烦,一次一次的登门,感动了高大爷和村民,大话机在该村迅速推广普及。 一个优秀的团队,团结才有凝聚力。曾宪江制定一套严格的考核办法,当天业务当天处理,并给大家当“军师”出点子,该厅的小尹说,曾主任是大家的“主心骨”,带领大家勇往直前。他刚来营业厅的时候对业务不熟悉,不小心给客户办错了业务,曾主任知道后晚上带着他去客户家里赔礼道歉,在客户家一直待到晚上10点多,深深感动了客户,给小尹很大的触动,从此,他办理业务更加仔细,很少出错。该厅小尹和小马两个营业员离上班的地方远,去年冬天曾宪江一连三个月每天绕很远的路开车接送他们上下班,员工家中有事,他都给予关心。 正是曾宪江和团队成员在工作和生活中以“钉子精神”不断鞭策自己,该厅处处渗透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结奋进的精神,每月绩效成绩都名列前茅。相信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他们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将带给农民们更好的服务和业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