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朴实的赵霞,笑容格外灿烂。 |
|

|
|
本刊记者 骆雁峰文/图 第二届“创业在潍坊”创业大赛完美落幕。在所有获奖选手中,赵霞算得上一个“另类”:她不像别的选手一样灵牙利齿多思善辩,她说话很慢,再急的事她也要慢条斯理地分析出来。的确,说话不是赵霞的强项,她的强项是——创业。 第一桶金是诚信 赵霞获得了“创业在潍坊”总决赛的二等奖,并被市妇联授予“巾帼创业奖”、“潍坊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光环加身,赵霞没有大喜过望。面对记者的采访,赵霞保持自己一贯的笑容和慢声细语的说话方式。 38岁的赵霞是昌邑市人,1994年从莱阳农学院种植专业毕业。由于身体原因,赵霞毕业之后没有按照分配去从事自己的老本行,而是阴差阳错地进了一家冷拔丝厂。 工作不到一年,这家企业破产了。工钱厂里没有能力发,厂负责人把一台旧冷拔丝生产设备抵顶了赵霞和她的另外两名工友。“赵姐,厂子散了,你说咱们咋办?”工友的问话,使得赵霞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可能影响到她以及她两位工友今后的命运。 “如果你们信任我的话,咱们把这台设备利用起来,自己创业试试。”赵霞对工友说。望着赵霞眼镜后那双天真却真诚的眼睛,两位工友答应了。 “如果你信任我的话。”这话后来成了赵霞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她每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总是直视对方的眼睛,话说得不快,一板一眼。但也正是这句话,成就了赵霞,因为她的举动,总是让与她接触的人信任,更重要的是,创业以来,行业多变,但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赵霞从来没有丢失诚信。 回想起创业时的情形,赵霞说工友给了她一份信任,她还了工友一个惊喜。一年之后,赵霞背着满满的一书包钱回到了昌邑老家,那是她和工友们创业得到的第一桶金。赵霞说,她背着那一书包钱回家的时候,觉得包内装得满满当当的,是诚信。 从播种诚信到播种蔬菜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赵霞说她很幸运,这些年来,她先后创办了4家企业,有建材生产,有建筑安装,这4家企业让她积累了一定的财富。2011年5月,赵霞的丈夫回到坊子区洼里村当上了支部书记,从那时起,赵霞随丈夫回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当中,她开始播种蔬菜。 在建筑行业打拼,赵霞多年积累出了一套经验,从事农业,虽然这是她的大学专业,却是从未尝试过的一个行业。赵霞没有急,她的规则是从容不迫,扎扎实实。 赵霞的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了。 联合社开始了建设,可建到一半农户们的资金出现了问题,资金不到位,大棚不能半途而废。为了联合社发展,赵霞自己一把出资380万先把大棚建了起来。大棚建好了,可是愿意种棚的农户却不多,这一点,没有难倒赵霞。“如果你们信任我的话,你们听我说。”赵霞向村民们保证:大棚她负责建,村民负责管理,如果亏本,她负责返还每户一年两万六千元的工钱。村民们点头了。 今年开春,正当联合社开始运营时,赵霞的父亲突然去世,这对赵霞的打击很大,但她知道联社成立的不易,如果她倒了,村民们的希望也就倒了。于是,赵霞戴着孝,领着村民们播种、管理。 可是即将大棚里的草莓在上市前出了大问题,苗子开始变枯。联社的技术员什么法儿都用了,但仍不奏效,最后建议拔苗。农户们哭了,赵霞急了。她带着司机,连夜赶到了烟台,找到世界草莓协会会员孔祥官教授。诚心的赵霞感动了赵教授,老人家赶到联社,轻松化解了难题。回烟台前,老人家对赵霞说:“赵霞,我研究了大半辈子草莓,没见过对草莓这么用心有感情的,你这个徒弟,我收了!” 目前,赵霞的合作社已经有46家农户,员工达到300多人,已与佳乐家等大超市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产品供不应求,仅草莓一项已为村民创收30多万元。 赵霞说,今年合作社又建成了60个日光温室大棚、5200平方米的蔬菜加工厂、500吨蔬菜冷库以及2600米的葡萄观光长廊,预计年收入将达到900多万元。 朴实的赵霞,心里还有更大的规划。她计划在3年内,投资8000万元,建设一处占地1380亩的玉泉洼生态观光园,配套建设蔬菜种植区、农家乐采摘区、观光垂钓区、养殖区、蔬菜加工厂和生态酒店,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我是钉子的时候,我会选择承受;但如果我是榔头的时候,我的选择是出击。”这是赵霞在参加创业大赛时说过的一句话。现在,一把无形的“榔头”,已经为赵霞还有她的合作联社,敲打出了一条绿色的创业之路。

|
|